
《欢乐颂2》已经演到20集,五美的感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进展,各位家长纷纷登场。
樊胜美与王柏川的感情遭到了王佰川妈妈的反对;
安迪与包亦凡刚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就遭到包亦凡的妈妈包太的调查与刁难;
关关从被妈妈逼迫相亲,到最后反对他和摇滚青年谢童的恋爱,
就连魏国强都已父亲的名义对包亦凡进行了调查。
王柏川的妈妈说:“你年轻不懂事,妈得给你把这关呐,妈不能看着你往泥坑里掉呀”
包亦凡的妈妈说:“从古到今,有多少男人栽在女人手里,这男人看不懂女人,女人看不懂男人,只有婆婆才能看准儿媳妇,儿子,你要听吗的话,一定要离开她,你要离开那个女人,你就幸福了,咱们家就幸福了。”
包太以“爱之名”对安迪的身世明侦暗探,魏国强以父亲的身份调查包亦凡。
安迪说了一句总结到位的话:
他们都有一双闲不住的手。
纵观现实生活,谁家的父母不是都有一双闲不住的手,插手孩子的一切,他们插手孩子的梦想,插手孩子的婚姻,插手孩子的事业。
周国平说: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
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
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只要他们睁着眼,就总是不放心孩子的一切,总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起来。
要读文理科,父母说了算;
上大学报专业,父母要干预,
把你安排到他们看好的城市、喜欢的大学、青睐的专业;
毕业了努力找熟人给你安排工作,花十多万疏通关系逼着你回去做公务员;
结婚对象一定要经过父母的许可,婚后孩子的教育他们要介入……
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考虑你的感受。
父母赋予了你生命,因此“以爱之名”决定和控制你的人生。
对他们来说,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个寄托着他们爱与关怀的容器。

2012年,网上有一则父母干涉女儿恋爱的新闻沸沸扬扬。
在北京工作近的女工程师小陈,因为自己自由恋爱不让父母干涉,被自己的父母及其雇来的四名大汉强行扭送至精神病医院,非自愿留院观察近72个小时。
期间,小陈被要求在病房内脱光衣服,强制接受各种身体检查。最后经过医生会诊,陈某才被判定为无精神疾病,这才允许出院。
出院后,小陈以非法入室罪及非法拘禁罪向**机关举报了其父母及精神病院,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家人对簿公堂。
据了解,因为父母老来得女,小陈从小就被父母过度关注,不让她跟一般的小孩子玩。一直到上大学才离开了父母。
上大学后,小陈瞒着父母跟人谈恋爱了。父母偷看了她的日记,闹到学校里大骂陈某的男友是流氓,搞得满城风雨,害得陈某不得不和男友分手。
陈某为此十分苦恼,多次跟父母沟通希望能得到私人空间,但都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陈某参加了工作,陈某又恋爱了,并与其同居。谁知远方的父母突然“杀到”,竟然找来了精神病院的护工把自己强行抬进精神病院。
在陈某的父母看来,女儿就应该是自己的,未经自己允许就不该跟别人谈恋爱。
干涉女儿的恋爱婚姻自由原因是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失去对女儿的掌控。
去年,我妈有个老姐妹王阿姨的女儿女婿,闹离婚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据说女婿已经离家出走两个月了,坚决不肯再回这个家。她老姐妹到处骂女婿是混蛋,连家都不回,孩子都舍得丢下。
私下里,我妈跟我说:“其实他们闹成这样,你王阿姨有很大的责任,女儿都已经结婚了,天天过去参合,她性格又爱说,哪个女婿喜欢听丈母娘天天数落唠叨啊!”
半年后,离婚了。
中国家庭普遍缺乏界限感,父母始终持有控制的心态,认为孩子是我的,我管孩子天经地义。
父母不放手自然要遭到子女的反抗,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会出现“你不听我的我就毁了你”的极端做法。
有一组数据列出了父母热衷于干涉子女的方方面面:
谈恋爱结婚占78.2%,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方向占60.2%,选择学校占59.3%,选择专业占54.1%,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占42.5%,培养下一代占37.7%。
“我是为了你好”,这是众多父母掌控子女的生活最擅长用的理由。
面对包子妈妈的无理与干涉,我很赞同安迪的做法。
坚决的说:NO。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安迪对包子说:对我的不尊重,恶意解读,就是侮辱我的人格,我可以谅解你,不等于接受他的态度。
面对包太的背后调查,她说:“我不怕拆台,但是我很反感”,
安迪说:“我结不结婚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跟别人解释,婚姻是感情的归属,如果被人为的增加太多的附加条件,让感情不纯粹,我宁愿不结婚。”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如何向没有界限感的父母说不?你所需要做的,不是沉默,也不是絮叨,更不是忍让。
你只需温和、坚定而简短地说:“不,不可以这样。我很爱你们,但是这件事情不行。”然后,你要用行动划出你的界限,这样的界限是不允许任何人轻易打破的。

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国父母除了工作和儿女外,生活内容特别是精神世界几乎一片空白。
总说“活着就是为了孩子”,让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网友:徘徊于历史的设计师说:
去国外生活才明白,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最大的不同是,外国父母无论是年轻时还是老年时,都有丰畜的生活内容,精神生活更是十分充实,儿女只是他们生活内容的一小部分。
而中国父母除了儿女外,生活内容特别是精神生活几乎一片空白,干涉儿女的生活就成了他们生活当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客。
中国父母对儿女大包大揽的爱,表面看是全心全意为儿女,实质是为他们自已,是非常自私的!
最可怕的是“为你好”的论述,道德绑架让你的任何反驳与反抗都变成不知好歹。
一句话触到他们的痛点,立马以受害人的语气用多少年前的事来控诉你。每一次反驳等待你的都是积攒了几个时代的中国父母经典台词轰炸:
“翅膀硬了,会飞了!你个白眼狼!”
“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我这一辈子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好?”。
每一次反抗招来的都是“我们活着是为了谁”的生命垂问。
如果父母为你做的选择总是睿智的也就罢了,偏偏很多父母不自知,不承认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失去了精准的判断力。
因为社会剧变,三四十年完成了西方国家花几百年才完成的社会转型,子女的观念已经更新了,父母却活在100年前,真的已经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给孩子们了。
而此时的孩子,要真正的长大,要学会独立思考,自食其力,成为一个可以为自己做主的人。
分享一段90后创业者、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孙宇晨写的《新文明宣言》,对父母和子女如何保持正确的界限很有启发:
1、尽量不接受父母的经济帮助,我们应该明白,任何经济资助都伴随着条件,哪怕来自父母,也伴随着控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尽早独立,让父母成为你的朋友,而非保护伞。父母与你是一种平等至亲的关系,我们的成功与独立不应牺牲父母的福祉与自由。反之,父母没有权力要求子女为其而活。中国文化把父母子女捆绑在一起相爱相杀的年代已经结束。
3、父母对于你人生的建议只是参考,而非命令,超过父母,让他们骄傲。
4、若有不满、反抗,应尽早与父母和解。与父母从反抗走向和解,是一个与过去传统和解的过程。独立是和解的前提,和解是幸福的先导。两代人必然有冲突,尝试冲突和解是成长与释然的证明。
最后,用安迪的一句话结束:不要用你的经验,规划我的人生。
爸妈,请放开你们的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