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着秋姐学习《解码青春期》拆书学课第2讲《父母四种陷阱状态》。
讲的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惯用的四种沟通方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四种积极正向的应对姿态。

第一种类型叫作舒适陷阱。
父母只追求自己的舒适,他对于孩子发生什么事,不管不问,随孩子自己自由发挥。
第二种叫作认可陷阱。
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都只有认可,讨好,不对抗。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往往做很多错误的事情。父母只强调正面的方向,没有人敢去触碰那个真正的错误。
第三个叫作控制陷阱。
就是做什么事都是父母说了算,比如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回头问爸爸,他自己完全没有主见。
第四个叫成就陷阱。
就是父母只关心孩子是不是赢,只关心孩子拿回来多少面奖牌,只关心孩子考上了什么大学,排名有没有进步。

这四类陷阱都是导致家庭当中,青春期出现大量叛逆行为的原因。
针对这四种陷阱,秋姐设计了一个练习,用四种状态分别应对四种陷阱。
这四种状态是:好奇状态、规则状态、独立状态、鼓励状态。
通过两位导师的演示,我们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前后两种不同沟通方式,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

以孩子早恋问题为例来说,让大家来感受一下效果。
用好奇状态代替舒适陷阱
当孩子出现一些所谓“问题行为”时,父母可以抱着好奇心去跟孩子交流。
“妈妈很好奇,那个男孩有多么优秀,竟然能吸引到我们家大千金?”
“你跟我说说,那个男孩有哪些优点吸引了你?”
“妈妈有点八卦,你能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吗?”
这时候,女儿会去回想搜索这些正向的信息,并且开始关注觉察自己的内在,她会去想到底“他哪里吸引了我?”
这样的好奇,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她的信任、解码和尊重。她也会主动为自己负起责任。

用规则状态代替认可陷阱
看到孩子早恋,在解纳信任的情况下,去跟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你的规则。
比如“谈男朋友可以,但是妈妈有一些规则,你必须遵守。”
“晚上9:30前必须回家,坚决不允许夜不归宿”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成人之前不能越界”
“把握好自己的界限,不能让自己受委屈,不开心不舒服可以回家告诉妈妈。”
等等……
当我们表明立场,明确规则时,孩子她能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和保护,她会感觉到温暖感动,自然也就愿意遵守父母提出的规则。

用独立状态代替控制陷阱
给孩子独立思考、为自己负责任的空间,放下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控制。
当我们跟孩子聊:
“你已经16岁了,妈妈相信你能为自己负责任,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妈妈尊重你当下的选择。”
“至于你要和这个男孩子谈恋爱到什么程度、谈多久,妈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有一把尺子的。”
“在保护好安全的前提下,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孩子听到这些,她会去思考自己在这份关系里的责任。
同时,我们做好“游泳圈”,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关注孩子的安全,以及早恋进展,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面干预。

用鼓励状态代替成就陷阱
鼓励孩子勇敢迎接各种挑战,把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而不是紧紧盯着学习。
父母首先多接触优秀的群体,多进入有层次的人脉圈子,为自己筛选优质的人脉资源圈子。
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提升自我认知,结交优秀的朋友,如此一来,她即使交男女朋友,也会在优秀的圈子里去找。
孩子格局扩大了,思维提升了,她就有能力应对自己的各种关系,包括早恋中的关系。

经过这么一番梳理,有没有觉得孩子早恋非但不是问题,还变成了孩子成长中的资源,能够让孩子在一场恋爱经历中收获更多的进步,变得更加成熟勇敢独立有担当?
让我们都来践行这四种积极状态,用它们来代替四种陷阱。
做智慧父母,成就孩子成长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