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冈仁波齐

作者: 大流浪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00:18 被阅读13次

仪式感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仪式感:“仪式”会赋予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特定事件“与众不同”的意义,而仪式感便是在仪式之中产生的体验感。

藏族人的佛教信仰始终让他们保持丰富、平静、坦然、自在的内心世界。“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

每天走10公里左右,磕头5000次,走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甚至有些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根本就无法到达目标,而这一切就是为了祈求佛祖赐予他们美好的来生。贫穷、善良、淳朴的藏族同胞一生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继承祖传的既定目标,子子孙孙都在走着一条朝拜的路。

信仰+祈祷+行为是组成仪式感的主体。

行为的意义

祈福却不一定带来好运,信仰虔诚,依旧摆脱不了疾病。好像做了无用功……

大多数没有信仰的汉族人也在日复一日的进行某种行为,以期待可以有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内心是相信某些行为可以带来好运。

其实和藏族人的朝圣行为如出一辙。其作用的大多数时候是:内心安定

一个思想成熟的价值观是:你可以不理解,但请尊重

有太多人活了一辈子却不知何为思想成熟。所以社会上出现很多年轻时候是小混蛋,老了之后变成老混蛋。年龄增长的只是肉体的衰退,细胞的交替,而思想的增长和年龄毫无关系。

信仰不是走到某个物理空间后找到的

中国新四大俗,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从披肩长发断掉后,我发现其实削发不能明志,去西藏也不能洗涤精神。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依旧会是什么样的人。别把希望都寄托在其他器物之上,那不太靠谱的。改变一个人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而非想了什么。

相关文章

  • 信仰的力量--《冈仁波齐》观后感

    终于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刚开始看这部电影名字,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冈仁波齐,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

  • 一路向西

    终于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刚开始看这部电影名字,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冈仁波齐,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

  • 初冬冈仁波齐转山(上)

    阿里,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冈底斯藏语称“冈仁波齐”或“岗仁波齐”,意义是雪山之宝。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

  • 冬游西藏之神山冈仁波齐

    一涵租车 阿里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冈底斯在藏语里被称为“冈仁波齐”或“岗仁波齐”,意思是雪山之宝。冈仁波齐峰是宗...

  • 看完冈仁波齐

    仪式感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小王子问:“为什么?”“比如,你下午四...

  • 冈仁波齐,自在路上

    冈仁波齐 ~ 一个人,看完冈仁波齐。 诺大的影院,只有我,和一个前排的长发黑衣女子。 影片...

  • 冈仁波齐:让人回到“正念”

    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回到家,已将近23点。我对爱人说:“你一定要去看下《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很好看。”“...

  •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观《冈仁波齐》有感 这些天,高考成绩揭榜。 昨天,我去看了纪录片《冈仁波齐》。 高考和《冈仁波齐》有毛线关系? 于...

  • 为什么你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

    1. 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 当我看完电影《冈仁波齐》时,脑海中便一直思索着信仰意味着什么。 我无...

  • 2017-06-21

    冈仁波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完冈仁波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io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