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年吃年穿的日子

作者: 蒙山樵夫下山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7:38 被阅读6次

文/蒙山樵夫

农村老家过日子,常听到一句话:日子咋样啊?答曰:年吃年穿。

这是农耕时代农家生活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庄稼有歉有丰,粮食有缺有余。丰年存点余粮,荒年拉点饥荒。农民的日子,就在这土地里熬着。记得小的时候,爹娘往往在饭桌上算计日子。家里还有多少粮,新麦能打多少,陈粮能吃几日。下蛋的鸡有几只,奶羊能下几个崽。娘常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爹也随和说:阴天下雨咱不知道,可是咱兜里有几个子门清啊!现在想来,我的爹娘,每年的财务预算真是做得真精细啊!在物资极度匮乏极度艰难的年代,由于爹娘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辛勤劳作,我们家才有这种年吃年穿的日子,我们兄妹才没有挨饿,都长大成人。想来,我的爹娘真是了不起啊!

邻家有位王伯母,是王伯父去河北谋生带来的。我从小时候就觉这位伯母说话跟周围的大娘婶子口音不一样。王伯母很大方,也很会享受。刚打下来的新麦子,她瓢子一挖就去换馒头;刚下的豆子,她就去换豆腐;刚下的地瓜干,刚收回家她就背着去集上卖了割肉吃。那个年代农民手里没钱,还是物物交换的交易形式。这王伯父是个“妻管严”,当着伯母面不敢说,到我们家常常抱怨,发牢骚,“败家娘们!”一生气,伯母做的好吃的这王伯父还不吃了。爹常说他,别傻了,你吃一点得一点。到王伯母家玩,伯母挺大方的,还常常给块肉吃。这可是我们到过年才吃上的呀!回到家,我们常常说王伯母家咋这有钱,娘就笑了,你等着看看吧。真是不到过年,家里吃光了,王伯母领着孩子去河北娘家了。大家伙都觉得王伯母娘家肯定得是大户人家,王伯母家我们天天在一起玩的哥哥说了实话:啥大户人家?我们“戳狗牙”去了!“戳狗牙”是我们来家的方言,就是拉着个打狗棍讨饭去了。

每每听到这里,我们兄妹都感激爹娘。也就是爹娘的辛劳和精打细算节俭度日,我们没过过讨饭的日子。娘常说起她小时候去茅河东讨过饭。还是前几年到本市一个县城出发,突然听到“茅河”这个名字,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过讨饭的地方。原来,我的母亲小时候要到离家300多里的这个地方讨饭,娘是怎么走这么远的?同事还跟我讲起“茅河”的名称变迁,我则想起小时候听母亲讲逃难讨饭的往事。顿生感慨,我的母亲自己品尝了背井离乡逃难讨饭的滋味,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全家人不再受这份苦不再饿肚子,没耽误我们上学读书。我们在这年吃年穿的日子里,才没耽误成长。想起娘亲一辈子的辛劳,我常常泪涌。

农家人在农耕时代里,就是靠土地靠勤劳养活着家人。老辈人讲,我们村子自明代就有,也大多是逃难之人,一副箩筐挑着一家子在村子里开荒种地,慢慢就形成了村庄。所以,村子里杂姓较多。我们家地也不多,爹总是想尽办法多种一点。记得村子里有一个大石塘窝子,就是采石后形成的大坑,村里人称之曰“石塘窝子”。父亲开垦出来,因地势低,父亲就种高粱、苘麻等。高粱秸秆可以用作盖房子的材料,苘麻可以制作绳索。被乡人们荒弃的地方,父亲将一块块石头捡出来,深深刨起土块,然后细细砸碎坷垃,用铁耙子荡平。真的是靠磨破的手流下的汗开垦的土地。没想到连种了几年,还打了不少粮食。有时也很纳闷,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父亲怎么就发现这一块好地呢?问父亲,父亲说:只要有土的地方,就有喂饱我们的粮食。父母都是受过饥饿煎熬的人,正是靠他们的辛劳才有喂饱我们的粮食。在农家真要是做到年吃年穿也不易啊!

父亲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爱观察也爱学习。看到人家庄稼长势好,他就问人家怎么耕地、几时下种,肥料怎么搅拌的。他很会琢磨着让地里多打粮食。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为了多打粮食,父亲就让我们早起来上学前背着个粪筐去拾粪。现在的孩子见了粪便就要捂鼻子就要呕吐,可是,我们那时候如果见了猪屎、狗屎、牛屎,真跟见了宝贝似的,赶紧用粪铲子捡起来放进筐里。还有的伙伴因争一猪屎争起来吵起来。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怎么就没觉得臭啊!邻居张伯父的儿子是我的发小,这张伯父是耕地的老把式。张伯父在耕地的时候,就捡了不少牛粪,他把牛粪在地头晒干了,带回家当柴烧。张伯母就把干牛粪放在灶膛里,拉起风箱,这牛粪还冒很着好看蓝火。我就很好奇,黑牛屎还能烧出漂亮的蓝火来。我还在张伯母家吃过她用牛粪烧火煮过的地瓜呢。当时,只吃到了地瓜的香甜,怎么就忘了闻一下牛屎的味道呀!

为了攒足种地的肥料,父母亲也动了很多脑筋。喂猪、喂羊、喂鸡鸭鹅,靠这些畜禽攒粪,还是不够,父亲就让邻村到我们村放羊的羊倌到我们家吃饭,让他的羊晚上也住我们家的羊圈。这几十只羊一个晚上又拉又尿,真是造粪了。早晨羊倌赶着羊出去了,父亲就用土把羊的粪尿覆盖了发酵,这办法真是管用啊!比我们哥几个捡粪强多了。真的发现,爱琢磨事的父亲还真是有办法。父亲善于精营土地,母亲在家养猪养羊养鸡鸭鹅,靠这个能够攒几个钱。家里靠地里的粮食吃饭,靠庄稼的秸秆做饲料,喂家畜家禽。这一切都是农家过日子的物资来源。父亲说光靠土地打粮食还不行,还得靠养家畜家禽改善生活,积累点家底子。父亲常说,男孩子都长大了,要盖屋娶媳妇,都得用钱啊。所以,母亲过日子特别俭省,特别精打细算。

父母对自家人省,对待亲戚对待父亲的好友,大方的很。遇到邻居家缺种子了,都是挑出籽粒饱满的种子送给邻居。父亲说,种粮要是不饱满就长不好庄稼。虽然,秋后打下粮食邻居也是多还一点,爹娘从来都不多要。遇到歉收的时候,也就不要了。老百姓过日子讲究你来我往互相走动,大家在艰难里抱团度渡过难关。大家有难处都帮一下,一家盖房子娶媳妇这样的大事,就都围上来,大家互相帮衬,什么样的大事都能做得圆满。我们家虽都是穷亲戚,但也都处得很好。

年吃年穿的农家日子,也是紧紧巴巴地过来了,亲朋好友也常常互相借借挪挪。农民过日子讲的勤俭持家,讲的是吃苦耐劳。真有过不去的坎,才伸手向亲戚朋友家借点,一旦过去难关,大家都是想着抓紧时间还。父亲常说,该账的日子就像背着块大石头过日子一样,太沉重了。那年父亲病已经很重了,他拒绝吃一些贵重的药,而是让我们弟兄把他看病借的钱一家不漏地全还上。父亲说,人走了,账不能留着。如果活着的时候,不能把账还上,他也不敢瞑目,到那边真要见了帮咱的人也没脸说话。在父亲的意识里,有恩报恩有情还情。当我们把账都还清,给父亲汇报的时候,父亲长舒一口气,咱日子过得再紧,也不能欠账不还。还完账,父亲精神很好,父亲临走时很安详,没有病痛的呻吟和恐怖的呓语。

年吃年穿曾经是农家保持温饱的生存状态,也耗尽了父母一辈子的辛劳。今天的农家早已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地里生产收入已远远不足农家的开支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城务工挣钱,要比种地收入大多了;没有技术的农民,靠自己的力气也能挣钱养家。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已经走在了小康路上,年吃年穿有余钱这正是农村老家每一个家庭的生活现状。不少家庭已经买上汽车,盖上了二层小楼,住进了楼房。农民的日子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农家子弟已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跟着父母在地里劳苦的干活,为一猪粪而争抢争吵了。想到这些,真是感慨中国农民过上了历朝历代从没有过的好日子。娘常说:以前就纳了皇粮不怕官。现在,不仅不纳粮,种地还给钱。老人上了年纪还发钱,还是这个政府好啊,还是共产党好!农民最素朴的感情还是感恩知恩。

在艰难的日子,我的爹娘都想着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别人。他们从没想过暴富,大家都说天上掉馅饼。爹就说,那样的馅饼不吃为好,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吃得也不安心呢!穷了一辈子的爹娘,对生活没有太大 的奢望,他们只盼着一家人平安度日而已。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从不奢望一夜暴富。可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他们并不贫穷,他们靠这种岁月累积而成的家风教育着我们健康成长。当我回首我的农家生活,回首在父母身边年吃年穿的农家日子,我觉得农民的勤劳节俭,农民的互助守信,农民的感恩报恩的品质,正是走向小康的农村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

我在农民的家庭中长大,我从我的爹娘那里学来了勤俭度日,学来了辛勤劳作,学来了知恩感恩。当我看到有些人以权势和财富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时,我困惑了。怎么有些人看起来很成功的人士,还不如农民的心胸和格局大。当我看到有些人一辆车几十万上百万,挥霍无度的生活,我就想我们全村的乡亲一年也花不过几百万啊!人家咋这么有钱?咋这么敢花钱?更有甚者,有些人碰瓷耍赖讹人钱财恩将仇报,这就更违背做人基本的原则了。还有些人在困难时求人借钱,事后非但不还,还跑路隐匿。难道这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心到退步到原始洪荒之际了?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了,难道有些人的兽性还厚厚覆盖了他的人性?想及此,我真有些不解了?

多少个晨曦,我都喜欢骑行于家乡田间地头,看着返青的秧苗,看着蓬勃的庄稼,我觉得这是家乡最美的风景。走在家乡的阡陌小道,我觉得是最美的享受。这是我的村庄,这是我的家园,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我怀念小时候跟着爹娘在田里劳作的日子,我怀念跟爹娘在一起过得那些年吃年穿的日子,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日子过到什么程度,我还是农民的儿子,我不会忘记在艰难岁月里,爹娘传给我的勤劳节俭、互助守信、感恩报恩的家风,我会将这一家风一代代传下去,传给我们的后世子孙。

(写于2018年6月8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五)

相关文章

  • 怀念年吃年穿的日子

    文/蒙山樵夫 农村老家过日子,常听到一句话:日子咋样啊?答曰:年吃年穿。 这是农耕时代农家生活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庄...

  • 2017-12-08

    想来,也是极怀念穿校服的日子的

  • 怀念坚守东莞12年的日子

    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当有人知道我是东北人的时候总是会问:那么远啊,为什么...

  • 很怀念高三的日子

    很怀念高三的日子 很怀念高考 因为那时未来可以无限想象 因为对未来充满憧憬 ! 很怀念高三的日子 最后一年...

  • 婚姻育儿征文优秀奖/坐在您的身边,听您讲那过去的事情

    又是一年年底到,感觉时间就像你经常说的那样:“穷日子难熬,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过得真快啊!” 是啊,过了这个年后,你...

  • 儿时的年味

    我估计85年前出生的人,儿时的的年味都少不了穿新衣和吃各种过年才吃的美食。我就是这样,提起年味,首先想到的是吃和穿...

  • 怀念吃泡面的日子

    在艺校上学一年多,选择我们这一兴趣专业的时间总是特别紧张,作业来了变忙活的忘记了开饭的时间,总是抽不开身来,这时候...

  • 我怀念那段穿校服的日子

    上大学后,每次出门前总要望着衣橱纠结好久,应了那句“女人衣柜里总缺少一件衣服”。 之前总会抱怨那色调单一,宽松肥大...

  • 『青春&谈写作专题征文』高考,那是一个“坑”

    1. 高考过去一年了。在大学差不多生活一年了。怀念解数学题的时光,怀念被老师“追逐”的日子,怀念饭堂的饭……笑着哭...

  • 怀念吃老冰棍、冰袋的那些年

    小时候的夏天除了喜欢吃西瓜外,就是喜欢吃冰棍和冰袋了。不过那时候我们都是叫冰棍为冰棒。具体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

网友评论

  • 蒙山樵夫下山来:穷了一辈子的爹娘,劳苦了一辈子的爹娘,对生活没有太大 的奢望,他们的生活期望值极低,他们只盼着一家人平安度日而已。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从不奢望一夜暴富。可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他们并不贫穷,他们靠这种岁月累积而成的家风教育着我们健康成长。当我回首我的农家生活,回首在父母身边年吃年穿的农家日子,我觉得农民的勤劳节俭,农民的互助守信,农民的感恩报恩的品质,正是走向小康的农村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

本文标题:怀念年吃年穿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w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