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作者: 张妮教学感悟集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18:07 被阅读0次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器具操作目标:

1.通过尝试、点拨、再尝试的过程,能够将圆形放入器具中。

2.在拼摆器具的过程中,学会转和翻的拼摆技巧。

思维训练目标:

1.通过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启发,体悟“让圆弧离开圆”的思路,打破原有思维定势,拓展对空间几何关系的认知。

2.在拼摆的过程中,学会当遇到问题常理行不通时,可以转换角度去思考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尝试、点拨、再尝试的过程,打破思维定势,将圆形放入器具中。

教学难点:学会当遇到问题常理行不通时,可以转换角度去思考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1.直接导入引出器具提问:喜欢玩玩具吗?

    2.揭题:拼一拼,摆一摆。

二、认识器具,初步尝试

      1.认识器具一器具,

      在开始拼摆之前,让学生认识器具,了解器具的特点:带圆弧,为之后学习的拼摆以及讲述打好基础。

      师:请你观察组块,思考一共有几个木块?这些木块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观察。

      师: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一叫做圆弧。(板书:圆弧)

    2.规则

      让学生通过联系器具名称猜规则,部分学生会直接认为要拼一个圆形放圆形木块,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为之后的转换角度做铺垫。

      教师出示规则:先将其他木块平整的放入盒内,再将圆形木块巧妙轻巧地放入中央,不能重叠硬塞。

      师:你知道要怎么玩儿的吗?有什么注意要点?

      3.初步尝试

      (1)要求:打开器具和后先观察原来是怎样摆放的,然后想一想你想怎么拼?

      通过班级采访问答环节和看学生拼摆照片暴露学生的初始思维,因为全班都是想要将圆弧靠近圆形木块,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发现都没有成功,让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确定将圆弧靠近圆形木块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为之后学生能够主动提出换个想法转换角度去思考奠定基础。

      教师继续询问: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通过之前的尝试和学生十分熟悉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要学会转换角度去思考,学会灵活应变,使得结论是来自于学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提问1:大家想的是怎么救人的?那司马光又是怎么救人的?

    提问2:从人离开水转变为水离开人,你有什么启发吗?(板书:转换角度)

三、转换角度,深入探究

    1.转换角度

    师:回到这个器具你又有什么启发,要怎么转换角度去思考呢?

    同桌两人讨论。

    2.深入探究,再次拼摆

    (1)点拨

      我们先来研究第一块儿怎么办?

      提问1:你是先把哪一块儿的?你为什么先把这一块儿,不摆这一小块儿呢?

      提问2:那这款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么摆?

      提问3:为什么一号会更好?

      3.继续拼摆

    (1)接下来怎么摆呢?

      要求:先观察剩下的木块,思考下一块儿应该怎么摆?再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边摆边说你是怎么摆的?

      (2)方法指导

      师:谁还没摆好,有什么问题吗?

      师提问:这块就是放这儿,可是怎么会放不进去呢?谁能帮帮他,仔细看看他的动作。

      师提问:刚刚怎么放不进去?看清楚他是做了什么动作才成功地使总结听白的方法有转和翻四思考。这种成功的摆放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想到这种圆弧朝外的摆放的?

四、实力运用,总结交流。

      转换角度思考,不仅只在这个益智器具中起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实例运用。

      播放开门视频。

      2.交流总结。

      学习了这堂课,你想说什么?

    3.复原。

    生复原器具。

教学反思及创新特色:

      益智器具特别是顿悟类的益智器具的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充分地尝试却怎么也不能成功后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产生“哇,原来是这样”的感想,打破思维定势,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思维转换的魅力,关键在于如何点拨。

      在点拨环节,我在提问前先让学生比较多幅作品的相同点,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学生马上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了圆弧朝向圆的这种思路是不行的。当打破了“感性”的定势,圆中放圆,接下来就是理性的观察与分析了,如果这时让学生去思考中间不拼圆形空隙,那应该拼出什么图形?这里我让学生从熟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中得到启发,发现当圆弧靠近园不能成功时,要及时转换角度去思考,让圆弧离开圆时,试一试之后,再研究第一个木块要怎么拼摆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最合适的平板,方法是由于木块两边紧密贴合方盒轮廓,且两边两条边延长线也是个直角,最节省空间,所以这种拼版方法最好直接将学生思考的方向,从内部拉出来转向外部,且隐含数学直角、延长性等知识的渗透,使学生顿悟感更强。

相关文章

  •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器具操作目标: 1.通过尝试、点拨、再尝试的过程,能够将圆形放入器具中。 2.在...

  • 短文巧教

    精致高效是一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短文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短文巧教,精致高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哪些思考呢?...

  • 2019-11-04

    【湿地课评】运筹帷幄安排巧 有条不紊效率高 ——浅评吴凤云老师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少年正是读书时》 运筹帷幄安排巧...

  • logo类型总结

    logo设计流程案例分析: 总结: 在整个圆形为基础元素的logo设计中,针对logo中的圆形元素,进行发散和尝试...

  • 《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读后感

    今天读了《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教学实录,心中不由佩服于老师课前准备的细心周到,佩服于老师课堂设计的巧...

  • 抱怨

    其他班级都放月假了,我们没有。不是补课,我们正常放而已。但是不平衡就会导致抱怨。 学校组织教学设计大赛。很多老教师...

  • 2022-04-17

    再看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回放收获 ——研读教材,巧借资源;设计活动,训练实在 曾记得刚刚调到二初中工作,学校...

  •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0

    教学常规漫谈 之130(1122) 今天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在进行课堂教学设...

  • 评委说 转载

    第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从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任何教学都应当服务于学生,良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围...

  • ⑥《阅读教学设计》摘录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教学设计的三大核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bq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