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面派
两面派,就是指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和元军在豫北作战。
双方军队不但打仗,还骚扰百姓,双方兵丁进城,要求百姓必须在门上张贴标语表示热烈欢迎。百姓苦不堪言,被逼无奈,每家都找一个薄木板,一面欢迎元军,一面欢迎起义军,哪个军队来了,翻到哪一面。
后来,人们便将具有“两面牌”性质的人,谐音叫做“两面派”。
2. 三教九流
最早时,“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称作三教,其意为三种社会教化的风气。
至三国时期,“三教”逐渐固定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形成的9个学术流派,分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邓析为代表的名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
同时,人们也习惯将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为“三教九流”。民间口头上又将各行各业的人们分为“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3个等级。
后来,三教九流逐渐贬文化,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不是很体面的行当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