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5)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5)

作者: 苏不苏 | 来源:发表于2020-09-17 09:09 被阅读0次

1. 两面派

两面派,就是指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和元军在豫北作战。

双方军队不但打仗,还骚扰百姓,双方兵丁进城,要求百姓必须在门上张贴标语表示热烈欢迎。百姓苦不堪言,被逼无奈,每家都找一个薄木板,一面欢迎元军,一面欢迎起义军,哪个军队来了,翻到哪一面。

后来,人们便将具有“两面牌”性质的人,谐音叫做“两面派”。

2. 三教九流

最早时,“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称作三教,其意为三种社会教化的风气。

至三国时期,“三教”逐渐固定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形成的9个学术流派,分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邓析为代表的名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

同时,人们也习惯将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为“三教九流”。民间口头上又将各行各业的人们分为“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3个等级。

后来,三教九流逐渐贬文化,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不是很体面的行当的人。

相关文章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5)

    1. 两面派 两面派,就是指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和...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11)

    父母官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 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他亲自指导农...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2)

    1. 中堂 唐、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元代沿...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1)

    1. “华夏”代指中国的缘由 “华夏”的说法产生于夏朝,当时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于是当时的夏...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7)

    1. 沙皇 15世纪,伊凡三世为实现其建立新帝国的梦想,在帝国灭亡后,他自比帝国的继承人,把拜占庭皇室的双头鹰徽记...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6)

    1. 丫头 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笋之年,头上都要梳着两个“暑”,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 ...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4)

    1. 新郎 “郎”之称,从汉朝时就有。 汉朝时,中央官署里侍从官通称为“郎”。 到了唐朝,对六品以下的官员通称为“...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10)

    1. 老公、老婆 唐代有一个名叫麦爱新的名士,他产生了再纳新欢的想法,就写了一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8)

    1. 泰斗 “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人们常用“泰山北斗”比喻在德行和事业的成就方面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起初,...

  • 【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9)

    1. 舅姑 “舅姑”指代的是公婆。早在战国时期,《尔雅·释亲》中就对这一称呼有所记载。 “舅姑”有时指代公公、婆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文化常识】称谓篇(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ti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