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一)

作者: 81ee8ac83743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0:49 被阅读32次
(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一)

1.

“宝钗听说,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想干。””

这里提到宝钗先天就有一种病,被秃头和尚诊断说是天生的一股热毒。秃头和尚在小说里面常常扮演着类似于点醒人的智慧人,虽然他们其貌不扬,甚至邋遢讨人厌,但是他们却能一眼就看到真相。

宝钗幸亏身体健壮,还能抵得住这个热毒。这个热毒其实是隐喻,点出了宝钗天性心里面好强,追求完美的特点。这种好强性格太过了,就使得整个心灵不得安稳,这里不是批评宝钗这样的性格就不好,只是说一旦太过度了,就会适得其反,就如王熙凤一样。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这是治疗宝钗热毒的药材,配成的药叫冷香丸,这里面的药象征着宝钗缺少的是一年四季的平衡。她需要亲近大自然才能把追求世界的心给冷却下来,通过这种药来平衡,黛玉跟宝钗就是刚好相反的。

2.

“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慌的蹑手蹑脚的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这一小段写的十分精彩,刚开始设定了小小的悬疑,让人读不懂,后来平儿叫丰儿舀水,读者就心领神会了。作者将新婚夫妻的闺房之事用这样委婉的方式写出来实在高。

“周瑞家听了道:“我就知道的,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且家去,等我送了林姑娘的花儿,去了就回家来。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你回去等我,这没有什么忙的。”他女儿听如此说,便回去了……”

周瑞家送宫花的过程中又遇到女婿惹官司的事情,一件事又牵连了好多的事,这是曹雪芹的写作特色,整本小说里面编织了众多的线索。

学会一层一层的“编织”可以让小说丰富起来,这点给写小说的朋友不少启发。

相关文章

  • (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一)

    1. “宝钗听说,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

  • (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二)

    1.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

  • (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三)

    1. “那宝玉只一见秦钟人品,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

  • (连载)阅红楼第三回有感(一)

    1. “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

  • (连载)阅红楼第四回有感(一)

    “原来这李氏,乃贾珠之妻。虽然亡夫,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已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

  • (连载)阅红楼第五回有感(一)

    1.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

  • (连载)阅红楼第十八回有感(一)

    “林黛玉听说,走过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能勾了...

  • (连载)阅红楼第十九回有感(一)

    1. “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得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拃挣着与无事的人一般。...

  • (连载)阅红楼第二十回有感(一)

    1. “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 如果宝玉在丫头面前就露出医理的学识...

  • (连载)阅红楼第九回有感(一)

    1. “至日一早,宝玉未起,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坐在炕沿上发闷。” 袭人就像宝玉的妈妈一样,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阅红楼第七回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ls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