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心语
我说我话,我言我语;
心灵重在纯净,艺术贵在真诚。
人作为永恒的生命体静静的宣立着、阐释着、期待着、升华着,
并赋予大千世界美的勃起和生发。
杨娟(涓子)老师简历
杨娟(涓子),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大学副教授;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班。
学术论文《中国美术教学改革构建》《新世纪美术素质教育》《写意精神是艺术的灵魂》《中国画写意性思维及观念的形成》《中国画写意精神刍议》等多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获奖并分别发表在《美术观察》《美术大观》《教学评论》等国家级刊物上;出版四部美术专业教学用书和《杨娟画集》《杨娟写生作品集》《涓子水墨人物》《墨痕》《中华名家——杨娟》等。作品《秋韵》《风情》《天界子民》等分别获河南省中国画展一等奖和优秀奖;
2008年
7月 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大型文化活动,赴东南亚写生采风,作品《眸》搭载“神州七号”飞船遨游太空;
2011年
12月 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竞赛美术作品辅导教师一等奖;
2012年
5月 作品 《观战》获“话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7月作品 《午阳》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线描展,并发表在《美术报》上;
10月 作品《期盼》参加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举办的“美术中国行——当代百名中国画家救助贫困地区孤寡老人捐赠作品展”献爱心活动;
2013年
3月 作品《掘进队》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10月 作品《西日》参加文化部《国韵》创刊一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豫西人》等五幅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杂志社出版的《艺术》刊物上;
2014年
3月 作品《采光者》入选第二届“八荒通神”全国美术作品双年展;
8月 作品《暖风》入选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获佳作奖;8月作品《岁月》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工作室优秀作品展;
9月 作品《生发》入选“丹青鹿城 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9月 四幅作品发表在《艺术界画刊》(第十六期);
10月 作品《掘进队》《先进班组》等六幅作品发表在《艺术界》画刊116期;
10月《掘进队》《先进班组》《追光者》等十幅作品发表在《正大艺术》第六辑;
12月 学术论文《写意精神是艺术的灵魂》和作品《坞调》《拣福豆》《采煤队》《掘进队》发表在《星·艺术》上;
2015年
4月 作品《西部子民》入选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7月 作品《追光者》入选“水墨彭成”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8月 作品《圣途》入选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8月 作品《俺家故事》入选全国第九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9月 作品《胖嫂》参加“黄河怒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10月《圣途》之二参加“响秋塞上 巾帼丹青”2015全国女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
10月 作品《红云》入选《古蜀文脉 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
12月 四幅写生作品在中华世纪坛参加迎春品鉴写生作品邀请展;
作品《黑白颂歌赋人生》参加中国女子书画会全国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并入编《中国女子书画会》作品集;
2017年
4月 作品《秋韵》《乡情》参加第39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并在《侨报纽约网》专题报道。
5月 作品《望月》参加“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学术邀请展”,并入编《精微入玄》作品集;
6月 作品《人民的儿子》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既全国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7月 在内蒙古草原达茂旗红格尔蒙古包旅游景区举办《墨韵——涓子(杨娟)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拓荒曲》《矿工图》《甜》《秋韵》《乡情》等多幅作品被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友人和收藏机构收藏。
梦的延续
涓子
多彩的梦,艰辛的路... ...
人是什么,生命何来又何往?在自己创化的情景里无休止的纠结、叩问、排斥并同化着,最终向本我深深的致礼、鞠躬。当然,万物的生发必有其道理,都值得我们顺应、尊重、赏识和感恩。科学如此,艺术亦然。
白纸没有语言,笔墨尤见真情。万千心结凝于笔端,梦从这里开始... ...
我说我话,我言我语;心灵重在纯净,艺术贵在真诚。人作为永恒的生命体静静的宣立着、阐释着、期待着、升华着,并赋予大千世界美的勃起和生发;秋凉,冬寒,春暖,暑热四季循环,静享天籁之音,纯粹而无伪的抛离功利世界中的杂念,真切的感悟远古与未来的交融与冲撞,现实与理想的自由与和谐,充溢着对大自然生命意义无尽的追问、沉思和对话;对人类生存观念的质问和神秘美妙的自由想象。安然静享美的语言和美的心境,纵身大化,物我统一。在肥沃而厚实的土壤中感受生命的凡俗与神奇,从而产生不同的文化方式并承载着灵魂的特殊性。
当人生的小舟不经意驶入艺海,深知自己缺乏艺术家的天赋,但经不住香墨萦绕诗情画意的诱惑,就情不自禁的陷入其中。也深知自己本该履行女人、母亲、妻子的职责,却抗拒不了精神家园的强烈冲击,使苦涩孤寂的心绪化为虔诚而执着的追求,让灵魂有一种不息的流程。在肩负着沉重行囊跋涉远行中,依旧翻拣着原初的心印,使心灵深处的那份希望与梦想时时承载着生命的活力与惊悸,成为我理想进程中不灭的航灯。我认为人并不比它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有多渺小,人最突兀的本质性力量是他以个体的存在方式占据了哪怕是很小一段的历史,能对人生价值意义的丈量,由此使我懂得在贫脊的土地上怎样吸收阳光并开花结果,同时也锻造自己顽强的生命信仰。我深信自己未必是生活的拥有者,但一定是无愧于生活的执行者,是开垦时光的勤奋者和潜于思维的探索者。
生性使然,我素多思,与秋风古道、落花飞雪、青灯暮雨、晓风残月等情理之中,每每提笔,心有余悸,抛却闲杂,置身情境,一种怡然自得适意的情怀,冥冥中幻化成流雨般的尘风与人寰,从而引伸一种灵魂的自适、性灵的愉悦、意志的充满、诗意的飘飞,从容东西,没有拘牵,应有尽有。我酷爱雨中漫步或踏雪拾贝,人说是孤独的象征,我认为是享受清静回归自然的良机,沥沥细雨、丝丝清凉洗去我无数烦恼和愁绪;皑皑白雪、悠悠静气涤净我万般无奈和尘缘,在这人与自然的梦境里漫游、畅想、陶醉,尽享宇宙的哺爱,时空的亲吻,如此博大包容的自然界赐予我宽容而平和,恬淡而润美。畅然所得的心境寄予我无限的希望和梦想,它可以承载我深刻的思想内容,令心智得到启迪,也可以以和谐安宁为伍,使迟涩拙朴的心灵安享单纯与愉悦。在静寂庸懒的尘缘中,时间似乎凝固了许多,过去现在将来成为虚幻不实的影子,追求心灵宁静的自我,站在目标的对岸,向着理想的境界招手,深悟着“反者道之动”的因缘,苔迹历历,斑斑尘埃,墨水中见梦,笔峰里见真,心海内见情,还有天线地界零落不堪的幻相都化为千年不朽古老文化的“化石”,可淳厚味美、神会妙悟;可激情荡漾、朴茂洒脱。一幅遥远的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语境中漂移、运动、变革与传释,诱我去洞悉、揭示、言说和审视并感动、受用。
“地避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秋庭不扫携藤林,闲踏梧桐黄叶行”。钟爱尘寰的自我,能保持片刻的宁静与恬适,“凡事无忧,道法自然”,由此联想到人类生命的真谛。当你整装待发远离闹噪时,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依然摇曳着自己的灵魂;当你高居富厦品茶饮酒时,那神秘的孤独仍是心灵中驱不走的仪式;当你远离故土,甚至做到“君子远疱厨”之后,仍然摆脱不掉多种方式的远游之梦,人总是告诫自己要让生命转动起来,坦然走进有光源的太阳下,安享生命沉思状态的哲理时光,使人间真的感悟、善的企盼、美的摄取、爱的丰收绵绵不断的拓展延伸……
梦是美的,而编织者是苦的。
人在路上,人生就是一段陌生的旅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