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娘赶集》
文/图七品草民

“油着,别弄身上。昂。”
“囔腥,别沾衣裳上。”
临近新年的集市最热闹,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你拿着猪肉,我拎着鲜鱼,谁也不顾及,在人堆里拥挤着,避让着找寻自己的目标。
农村每五天一个集。小时候,最盼望着娘去赶集。赶集,意味着有好吃的了。
在记忆中,我陪着娘赶集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将要过年了,给我买衣服。小孩子长得快,估摸着买衣服已经不大准确了。所以,娘让我跟着。
别人早骑车去赶集了,我跑进跑出的等待着。娘却仍然不慌不忙。吃饭,细嚼慢咽。吃完,洗刷碗筷,收拾桌子,一样一样,不急不躁。搅拌猪食,喂猪,等猪吃饱了。然后,洗手,洗脸。我以为娘总算是要准备出发了。谁承想,娘又拉开衣橱,找出干净的褂子、裤子,换下身上的衣服;又从炕洞挑出一双鞋,弹了弹鞋面的灰尘,穿上;从门后又扯出一条方巾,对叠一下,蒙在头上,系在下巴上。出了堂屋门,跨进西厢屋,找出来一个篮子,塑料捆扎带编织而成。
我着急有原因的。集市在3里外的镇子上,而且早就开始了。娘又不会骑车,我又没车可以骑,靠双腿走着去,担心去晚了,集市再散了。那岂不是就买不到新衣服了?所以催促,因此焦急。
娘个子虽小,但走路不慢。刚开始,我蹦着跳着,兴奋地在前面开路。然而还不到舅家,我已经落在后面了。娘顺便去了舅家一趟,只有妗子在家,不知道她们说了些啥。钟表“铛铛……”连敲响十下,我催促着赶集去。娘带着我继续往西走,从村子中间穿过到集市上,能省一些路。
集上依然人潮汹涌。哗啦啦,扎堆到卖衣服摊前;轰隆隆,又拥挤到鱼贩车前。流来淌去,被叫卖声吸引。
娘领着我到卖衣服摊位挑选,衣服都挂在绳上。摊主是两口子,还有一个年轻的女人。说是他们的妹妹,不知是他的姨子,还是她的小姑子。娘看着中意的,便往我身上比照。一共那么几件样子,她挑选了好多次,那个妹妹有点不耐烦了。女摊主走过来,亲自招呼着娘,打发妹妹去了另一边。
“嫂子,给孩子选过年衣服?”女摊主热情地搭讪。
“是呐开,知不道怎么选了?”娘回答女摊主,“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又怕孩子长的快,赶忙就穿不上了。”
“这衣服就不孬,俺都卖了好几件了。光在这集上。”
“你给他找件差不多的,试试。”娘从上到下,比划着我对女摊主说。
女摊主很快找了一件,递给了娘。娘让我直接穿在身上。我鼓鼓囊囊的套着新衣服,里面有棉袄,还有一件褂子。娘看着我,总算满意了,乐滋滋地点点头。
我已经脱掉新衣服。娘回转身一边跟女摊主讨价还价,一边翻看着衣服。嘴里不停地跟女摊主抱怨,要么颜色不鲜亮,要么针脚不匀称,要么领口有点肥大。总之一万个不如意,我想无非还想让女摊主再让让价。
女摊主一脸“赔本”:“好,好。按你说的价,快拿着吧!一分不赚,还得搭上路费。”
娘一听估计还有让价的可能,干脆把衣服递给了女摊主,“先放着吧。我再转转看看。”
“安阳来,快拿着吧。和集上就我有这样式,这价保管你买不着。”女摊主有点不舍。“再给你让块钱,拿着吧!权当我这当姨的给孩子的礼物。”
女摊主竟然一下子攀上了亲戚,还是长辈,我有点厌烦。当然,更多的是害羞,娘明明看好了,却怎么又不买了呢?
“衣服不好吗?娘。”我疑惑的问。
“待会儿再过来,含能便宜些。先去买别的。”娘露出很得意笑容。
于是,我和娘在人流中挤向蔬菜海鲜摊。娘一会儿便买了一堆。苹果、大葱、姜蒜……从篮子里抽出一个鱼鳞袋,把菜水果装起来;鱼、糖块、蜡烛、香等等放在篮子里。一手拎一个,篮子和袋子,再次来到衣服摊。
“嫂子,都买这么多年货了。”女摊主一看去而复返,笑脸如花,亲切问道。
“再拿那件衣服,给我看看。”娘将左右手里的东西,放在跟前,双腿夹住。
“和集上转遍了吧?是不是没有咱们这么好的衣服?”女摊主已是口干舌燥,声音有点沙哑,但依然热情。顺便让妹妹递过来那件衣服,看来,她已经猜到娘还会回来,衣服就扔在妹妹身旁。
娘掂量着衣服又看了一遍,“针脚跑偏了,你看看。”说让女摊主看,却根本不舍得递过去,仍然翻着衣服找“毛病”。终于在领口处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领口这少了个扣子。再便宜点吧,我就拿着。”
“好。再给你省两块钱。”女摊主也懒得再争竞了,干脆甩货给娘。
娘高兴的将衣服掖在怀里,从兜里掏钱,付账。
回家路上。
“领口少扣子咋办?”
“袖口四个扣子,浪费了,都拆成三个。”
再有一次陪着娘赶集,是我骑车驮着她去的。这次我没有进去拥挤,而是在外面看着自行车,旁边有打铁的,卖盘碗的。
看他们“砰砰乓乓”敲了一上午。返回家又是下午1点多了。别人赶集11点差不多回家,娘却总要把摊主都赶走了,才回家。“赶集的,到了最后又累又饿又渴,好讲价。”娘说。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晴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