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就是“明确意义”。
很多人都会列清单,但在易效能看来,大家所列出来的往往都是杂事。把杂事进行分类和整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懂分类,不懂“明确意义”,所以大家的整理就仅限于把东西归归位。那么今天教给大家这个正确,并行之有效的整理做法: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条理,通常指的就是分类;
意义,通常指的就是筛选。
当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脑子突然蹦出的新想法,我们要非常快速地把它记录下来,不能花太多时间在新想法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在当下。我们只能把1%的精力,用来做收集。为什么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呢?因为人活一生,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只能做重要的事。所以我们需要对每件事进行思考和评估,在明确做它的意义之后,把那些不重要的删除;把暂时没时间做的搁置。剩下的事情就是必须要做的。这时我们再把这一项里的事务进行更严格的分类,分为日程事务和情境事务。日程性的事务一定是少的,而情境性的事务一定是多的。情境性的事务还要进行进一步细分,比如分为:在家、办公室、外出、电脑旁、等待......
这样当我们处在具体的某个情境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快速地调出清单,并进行处理。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不要急于动手直接去做整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