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CT | 敏捷教练工具箱
敏捷实践的最朴素评判标准

敏捷实践的最朴素评判标准

作者: DP杨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5:22 被阅读0次

和朋友聊起怎样开展Scrum敏捷实践,我的认知是平台型研发团队的敏捷实践与实际做的内容并没有关系,无论做什么项目,都可以开始Scrum实践。那么如何评判敏捷实践是不是有成果呢?

评判敏捷实践的最朴素标准


团队的目标是在给定的当前环境下,尽可能以最好的方式创造商业价值,采用哪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才能成功”。

无论是瀑布模型,还是Scrum模型,都有流程和套路,我们要深刻了解这些套路背后的目的。

例如在敏捷导入的过程中,仅仅强调四项价值观和十二条原则以及Scrum3355的形式,无论大家是否理解,经过几次培训就仓促上阵。站会、迭代计划会、回顾会开起来,忙的不可开交。过了半年再去看,仍然只停留在开会的阶段,不但拿不出提升效率的证明,反而产生大面积的牢骚,最终敏捷实践变成了对领导的应付。我也有类似经历,简直是无比纠结的跳坑填坑血泪史。

敏捷实践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无法解决又无法解释,就会进入无比拧巴的境地,最终走向不了了之和不欢而散,走向团队和个人的双输。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实践者忽视了套路背后的道理,没有深刻领会到Scrum方法的本质是经验型控制法一种根据实际项目中的现实观测而做出决策的流程。

经验型控制法背后三个支柱是:

1)透明性

所有相关人都关注任务的目标和进展,从一开始就要找到有利于共同理解的方式。

透明另外一个说法是可视化。透明可视化,意味着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意味着在信息上全体成员是平等的,这是促进成员积极主动ownership的基础步骤。

2)适应(调整)

对问题能够快速调整,如果有阻碍,在“透明性”的环境中,能够很快暴露,使决策支持能够容易得到。

这种阻碍,往往来自于人、流程、客观情况(事业环境因素)。

3)经常性检查(检视)

相关人能够频繁的定期的评估任务和流程本身,包括“透明性是否足够”,使得问题不断被发现,过程不断被优化。

以戒为师


在Scrum框架中,无论是站会、计划会、Review会、回顾会、梳理会,都是确保实现这三个支柱的手段。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三个支柱,才能体会到Scrum框架的妙处,更灵活地运用和剪裁Scrum框架。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三个支柱,在敏捷实践中才能建立评判是否偏颇的最正确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助于透明,是否进行了调整适应,是否检视了自身”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三个支柱,才能在Scrum实践中、在守破离的过程中“以戒为师”,保持正确的方向。

此外,对于平台型研发团队来说,Scrum是一种管理实践,只有和XP、DevOps等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互补,发挥最佳作用。

相关文章

  • 敏捷实践的最朴素评判标准

    和朋友聊起怎样开展Scrum敏捷实践,我的认知是平台型研发团队的敏捷实践与实际做的内容并没有关系,无论做什么项目,...

  • 敏捷-生命周期

    敏捷已经成为IT研发的基本标准,本文探讨一下敏捷生命周期。 四种生命周期 在《敏捷实践指南》中,归纳了四种生命周期...

  • 敏捷流程及实践集

    项目是单团队模式,采用标准的敏捷流程 Scrum 更关注团队协作和管理实践,除了运用标准scrum外,还运用了xp...

  • DoD用在小孩作业上

    在敏捷开发中,有一个DoD(Definition of Done)的实践,要求定义任务的完成标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 强弱只是标准不一样

    世界上有绝对的强者和绝对的弱者吗? 没有。 强和弱都肯定有他的评判标准,但是这个评判标准毕竟是一个单一的规则。 最...

  • 敏捷实践和敏捷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管是在敏捷环境还是在预测型环境,你都可以从使用敏捷实践中获益,但是,敏捷实践不一定会使你变得敏捷,为了实现敏捷,...

  • 【那些年,我们趟过的坑】之16 你的团队“自组织”了吗?

    作为敏捷教练,在带领大家相继理解了敏捷思想精髓,落地了敏捷模式中的各项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并能有按此无缝...

  • C#敏捷开发实践

    《C#敏捷开发实践》加里·麦克莱恩·霍尔编著、许顺强编译的《C# 敏捷开发实践》共分为敏捷基础、编写SOLID代码...

  • 敏捷开发入门

    敏捷开发,听到这个词,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很多地方都在讲敏捷——敏捷实践、敏捷管理、敏捷开发等等。那他们所讲的敏捷...

  • 2019年10对过去一年回顾

    工作9年了,与敏捷实践相关的有5年,这5年又分为三个阶段:初识敏捷1年、实践敏捷3年、重拾敏捷1年。不同的阶段让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敏捷实践的最朴素评判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br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