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之五:治国原则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00:59 被阅读39次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古时教育,需要教育学生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话句,孙子是要告诉他的学生,学成之后,走向仕途,该如何治理国家。儒家讲“礼”,那么,这句话应该属于“礼”的范畴了。这句话,可以看成是孔子对如何治理国家的看法,是他心目中的治国原则。今天看来,也是对的。

        这条原则有两层,每一层虽仅仅几个字,但详加分析,深有道理。

        第一层是政治层面。在这一点,首先是“敬事”,所谓“敬”,对待政事,一是要认真严肃,一定要详加考察,马虎不得,绝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随意为之,因为这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活;二是要谨慎,不能随随便便,对政事带来的后果,一定要深心熟虑,了然于胸后才可施行,马马虎虎,任性为之,怎么能做好政事呢?其次是“信”,也就是说,在政事施行后,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这样政事才能收效,朝令夕改,民无所从,这样怎么能把政事做好呢?

        第二层是经济层面。同样,也有两点。一点是节用而爱人,也就是说,治理国家,一定要厉行勤俭节约,而不能铺张浪费,把节约出来的资金用在正事、急事上,在节用的同时,也要爱人,即是要爱护官吏,对待官吏应该享受的待遇还是不能省俭的,这样才能团结大家共同做好政事;其二是使用以时。这点非常重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安则国富。在古代,国家常常需要征召民众,那么孔子在这里告诫说,征召民众可以,但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什么是恰当的时候?那就是农闲时候。否则,延误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患。

        后来的历代王朝,用事实证明了孔子这番话的正确性。凡称盛世,则必君明臣贤,政事正确畅达,轻赋薄敛,人民安居乐业;而末世,则必反之。

相关文章

  • 学而篇之五:治国原则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古时教育,需要教育学生学习“六艺”,即:礼、乐、射...

  • 微言大义‖学习《论语》第6天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出处】《论语·学而篇》 【释义】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

  • 五蠹(九)治国之政

    【最美山西·文化】 五蠹(九)治国之政 (韩非子) 原文: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

  • 晓风残月学《论语》(16)

    “学而篇”总结 学之“说”,学之“悦”,内得与己之“悦”。

  • 《论语•学而篇》|| 治国三策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意: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就应该谨慎地处...

  • 学而篇(五)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领导千乘之国,做事谨慎专一,并且诚信不欺诈,节约财用,...

  • 学而篇五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

  • 杨培松:解读《论语.为证篇》之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解读《论语.为证篇》之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十五立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

  • 学习 论语·学而 之二

    今天学习论语学而第二篇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何为本?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所以“修身”为本,本何...

  • 《论语》学而篇(五)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曰:“我每天都会反省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篇之五:治国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m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