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作者: 逍遥水煮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09:28 被阅读0次

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带给读者的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感觉,它没有过多气势恢弘的场面描写,也没有浓郁悲凉画面的渲染,但是它所讲述的这个悲剧故事足以震撼人心。《哈姆雷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一部复仇剧,然而,也有人认为,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仇英雄,而是一个具有强烈诗化意识的思想者,哈姆雷特因此在戏剧舞台上一直保持着敏感的诗人特质。

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似锦的前程和命运。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劳狄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于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绝然地斩断情丝。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他不再是以前快乐的王子,而是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各种人生苦恼。回顾后目睹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年轻的哈姆莱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沉思着亲缘的关系,沉思着被否定的亲情,沉思着被篡夺的王位,沉思着被轻蔑的爱情。这一系列的沉思始终伴随着哈姆莱特走向未来的成长旅途之中,促使他变得忧郁和怀疑。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那里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惑,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仇之路。

哈姆莱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他完成了由高高在上的王子向凡夫俗子的转变,开始了严肃、忧郁的沉思。个性缺陷并不是哈姆莱特悲剧成因的跟本原因,而且具体地分析,个性缺陷说对哈姆莱特悲剧原因的种种解释也缺乏说明力。哈姆莱特软弱和犹疑的主要依据是哈姆莱特在复仇的过程中一再地拖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延宕,应该承认,哈姆雷特的确有延宕。但问题在于他为什么延宕,是因为他生性软弱,还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哈姆莱特不仅细致周密,厚道正直,而且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对于鬼魂的话,他并不完全相信。他的疑虑是很深的。在这些疑虑消除之前,象他那种思想性格的人,是不可能贸然对克劳狄斯采取行动的。因为他不仅要复仇,而且要公正正义的复仇,不尽要公正正义地复仇,而且要把复仇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在证据尚不确凿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就无法达到他的目的。因此,他必须确证克劳狄斯的罪行,但由于克劳狄斯的身居高位和他犯罪的隐秘,这很困难。由此可见,哈姆莱特的延宕并不是由于性格的软弱、犹疑,而是他在当时特定的情势下不得不采取的对策。 

弗洛伊德说:“哈姆莱特能作出所有的事,却对一位杀掉他父亲、篡其王位、夺其母后的人无能为力,那是因为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经潜仰良久的童年欲望。于是对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谴不安所取代,良心告诉他,他自己实际上比这杀父娶母的凶手好不了多少。在这儿,我是把故事中英雄的潜意识所含的意念提升到意识界来说明……”从哈姆雷特剧目一开头的独白中可以看到,面对人生突然出现的三大打击,对其最有力的打击不是父王的死去,也不是王位的丢失,而是母亲的改嫁。哈姆雷特的这段独白中有一半以上是对母亲改嫁而发出的愤慨,看得出这件事比另外两件更难以接受。心理学分析专家弗洛伊德提出了种“俄狄浦斯情结”,即世上的男孩内心都有杀父娶母,女孩都有杀母嫁父的情结。弗洛伊德还认为,人在儿童时期稍懂事起,便因社会的压力,力比多冲动不能得到随时满足,常常被压抑,在无意识中形成“情结”。这是一种带有情感力量的无意识集结。所有的男孩都有恋母嫉父、弑父娶母的心理倾向,即具有“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而多数人都能将力比多冲动转移方式释放出来,比如撒谎,斗殴等等。哈姆雷特我们在上面那段独白里的一句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句话几百年来有各种各样的诠释。这就是哈姆雷特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明显的释放。

哈姆莱特以激烈的言辞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无助和依恋,母亲背叛自己的这一决绝行为,让哈姆莱特在情感上极度震惊和痛苦,他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越是怀疑就越陷入困境,越是陷入困境就越以一种尖锐的方式祈望再次得到母亲的爱和关注。可是哈姆莱特却意识到,他的母亲作为女人,早已成为了生活中一种最为可疑的变数。可怜的奥菲莉娅,理所当然成为哈姆莱特对女性误解的祭品。别林斯基这样地评说过哈姆莱特:“他对于爱情的现实性,对于女性的尊严也不相信了;象个疯子一样,他把感情践踏在脚下,用无情的手撕毁了他和那纯洁、美丽的女子间的神圣关系,而那女子曾是全心全意地、天真地把一切交给了他,他呢,也曾深深地、温存地爱过她。他无情而粗暴地侮辱她这样一个柔顺、温和,象是稀薄的空气、光线和和谐的音乐所造成的女性,好象他要赶快抛弃世界上使他想起幸福和善良的一切。”

对于类似敏感多虑的哈姆雷特性格的人来说,生活总是一成不变该多好,那样处于安全的状态下的他们,细腻的情感就是一种值得玩味的遐思,可以最大程度享受这种思维的快乐而不受其折磨。“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再困扰着哈姆雷特,当然这里所述不仅仅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而是连带着每件事的价值评判,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理性的思维能够指导行动,但是过多的思虑就会延误时机,多虑的人内心往往是懦弱的,对后果太多的顾虑导致其不愿作出重大决定。弗洛伊德断定,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是出于俄狄浦斯情结,并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为父报仇时再三延宕,也是出于恋母情结—— 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对杀死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了他母亲的人进行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己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欲望的实现。这样,在他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遣责和良心的顾虑所代替了,他之所以迟迟未能痛下决心,动手杀死他的仇敌叔父克劳狄斯,乃是因为哈姆雷特本人也有弑父恋母情结,这种情结终于把他束缚得失去了行动的能力,他对叔父的复仇行动的犹疑延宕乃是对自我本能的认识和态度的表征,即他深感自己其实并不比他要惩罚的那个罪犯更好。

相关文章

  • 从《悲剧的诞生》论古希腊悲剧人物的酒神本质(zt豆瓣)

    从《悲剧的诞生》论古希腊悲剧人物的酒神本质 折馨子评论悲剧的诞生2009-04-12 22:33:25 从《悲剧的...

  • 尼采《悲剧的诞生》: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

    “那绝佳的东西是你根本就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出生,不要存在,要成为虚无。” ——尼采《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 律师办案心得系列/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律师办案心得 文/吾平 水加入盐是咸的 风加入雨是飘摇的 走着瞧 人生加入贪念 可能就有悲剧的诞生

  • 悲剧哲学家尼采

    一 悲剧的诞生《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工作的代表作,受到了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的影响,他认为在美感价值中...

  • 诗|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诗/吾平 水加入盐是咸的 风加入雨是飘荡的 吃野生动物是残忍的 小心 人生太过美好 可能就有悲剧的诞生

  • 尼采融入夜色里

    我带着悲剧的诞生走在路上 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的诞生 突发奇想 没有阿波罗的理性色彩 也毫无狄俄尼索斯的狂乱 彻身萧...

  • 你是否还在沉迷(来自一位朋友的诉说)

    “身处黑暗却不自知,无疑是场悲剧的诞生。” ...

  • 【2020百日倒计时】66天

    《悲剧的诞生》 蔡国强《悲剧的诞生》白天烟花爆破项目9月25日下午在法国干邑夏朗德河全球直播。 活动举办前一个月,...

  • 悲剧的诞生

    本以为我是叔本华笔下的悲剧,却不知,是尼采口中的污泥,是毕达哥拉斯的奥尔弗斯,我也想不通自己到底是什么。 一度以为...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坐在书店街出口处的台阶上,下午的阳光如丝质的薄毯,覆盖在明亮的小广场。树木的暗影显出些许不甘心,明暗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剧的诞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dc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