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胎儿期就差点被堕掉,出生后又被迫东躲西藏,幼年历经苦难的朱祐樘,终于熬出头啦。
应该说,朱祐樘真的是个难得的明君。虽然,他曾被万贵妃整的差点没命了,但当大臣们纷纷上书,一定要对万家满门抄斩,替他报仇雪恨时,他却选择了放过。如此的胸襟宽广,确实非一般人所能拥有。或许,唯有宽恕别人,才是放下过往最好的方式吧。
登上帝位,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整顿朝纲。清除宵小,任用贤能,他一刻也不敢耽搁。他希望,能把被父亲荒废的几十年光阴给补回来。
他勤奋不殆,不仅每日上早朝,还听从了大臣的建议,增设午朝,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在他的治下,国家很快就显示出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国力强盛,人才鼎盛,天下太平。所以说,没有不好打的牌,只有不会打牌的人。
在他这一朝,最著名的文人,自然就是唐寅(唐伯虎)了。他和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被称为“江南四才子”。时至今日,在影视剧和小说中,还时常能出现他们潇洒不羁的身影呢。
对于唐寅来说,考取功名,连中三元,也是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吧。因为,他的才华可谓有目共睹。虽未试锋芒,却早已是声名远播,如明星般到处受人追捧。
这一年,唐寅赴京赶考。未曾料到,却遭遇了生命中的滑铁卢。因为,这一年的考题出奇的难,考生们都垂头丧气的,基本上可说是全军覆没。唯独两个人例外。一个是叫徐经的考生,因为他买通了主考官的家仆,事先得到了题目。另一个,就是唐伯虎。越是难度越大,越能显示他的非凡实力。虽然还没有放榜,可他断言,今科会元非自己莫属。
在一个公共场合,他自信地喊出了心里的想法。却不曾料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旁听者有各种表现:羡慕、嫉妒、恨。有人想:凭什么,唐伯虎会口出狂言,难道这其中有猫腻?揣度人性中的恶,向来是国人所乐意的。
于是,有人就连这一届的主考官一起告了。虽然,后来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但作为牵连者,主考被贬官,唐伯虎也失去了入仕的资格。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否也能得到一点为人处事的启发呢?就是人啊,还是不要锋芒太露,即使有才华,也要在该亮的时候亮,该藏的时候,还是要藏起来。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官场上因此少了一个唐寅,但中国历史上,却多了一个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好了,才子的故事先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朱祐樘。这位皇帝年少时身心备受摧残,加上营养不良,再加上当皇帝后事事亲力亲为,身体透支过于严重。终于在36岁时,英年早逝。
而大明王朝每位君主的更替,似乎总在演绎着一段段弱则强、强则衰的故事。
朱祐樘走了,他的儿子朱厚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一个从小被宠坏的孩子。由于他父亲以前吃过太多苦,便希望能把最好的给予自己的孩子,自然对他过分溺爱。没伞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奔跑,而什么都不缺的,注定什么也不会。
在他15岁时,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便稀里糊涂的被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他那颗玩野了的心,又怎么能收回来呢?只想继续嗨。原本,他对那些老臣的话还是有所顾忌的,但有人忽悠他,你是皇帝,你怕谁?这就让他不由得将逆耳的忠言抛到九霄云外。
说这话的,就是明朝另一个相当有名气的祸害——太监刘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