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是一直被人们称赞的积极进取的表现。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便捷,然而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对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各学科门类的知识迅猛发展。
面对浩瀚如海的知识,
人们陷入了知识被动接收状态。
1迷之焦虑:陷入知识学习怪圈
你
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买了很多书,
但没有一本真正读完,就束之高阁?
买了十几门课程,
大多没听过,即使听了也没用上?
收藏了上百条微信干货,
却总是没认真读完过?
学过很多经验、技巧,
遇到事情还是束手无措?
知识经济时代,
为什么知识越多反而我们越焦虑?
面对碎片化的学习环境,如果你仅仅停留在各种只言片语和经验技巧上,而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你就永远只是个知识的“冲动”消费者,买越多的书,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只有不断地将碎片化知识化零为整,才有可能解决你的学习成果问题并学以致用。
因 此,
你缺少的是科学的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不是让我们收集更多的干货,
而是更有成效地学习。
2
知识管理:学习系统升级之利器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进行搜集、分类、存储、检索和共享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知识转化来满足个人的知识需求,从而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进而满足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发展要求。
个人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个人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应对信息过载、信息污染等问题,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得更大的个人发展;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方式的变化,需要个人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这也离不开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支持。
3
经验实践:4步解码知识焦虑
个人知识管理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知识的搜集、知识的存放、知识的交流共享和知识的实际应用。
一:知识搜集
互联网时代,知识和信息查询和搜集的方式方法日趋丰富,如我们通用的方法有阅读书籍、听线上线下的课程、看行业资讯或文章、看论坛动态、网络主动搜索等。
此外,在知识学习和搜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搭建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关联整合,便于后期逐步丰富完善,让学习更有深度。
二:知识存放
知识搜集是个人知识库的输入环节,而知识存放是知识的条理化和标准化阶段,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步骤,其目标主要是便于后期的高效提取和利用。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资料,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选用不同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进行存放和管理。
如在引文管理和参考文献管理方面可以选择EndNote、Mendeley等文献管理工具;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灵感和思维的管理,选用思维导图协助记录和管理;对个人记事、日常笔记和网络信息,采用云端笔记和网页捕捉工具等。
(图片出自:《思维导图》作者:东尼·博赞、巴利·博赞)
三: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就是通过各种交流手段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或在特定领域内积累的经验分享给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
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的共享范围越广,其利用及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正式场合下的学术讲座、专业知识分享会、微课平台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知乎、兴趣小组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图片为“兜行”APP微课平台示例)
四: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才能检验所学内容的价值以及自己掌握的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订、补充知识内容,从而达到不断升级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时,可以选定一个主题或基于解决某个特定问题去搜集知识、存放知识、共享知识,从而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的闭环,提升自己的学习系统;
也只有这样,
才能将碎片化的知识化零为整,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