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每当别人问李镇西老师为什么会写《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因为我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为什么李老师要说自己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呢?
今天早上,我读到了《生日的祝福》这一章节。本章节共收录了李老师有关生日的三篇文章:一是“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二是“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三是“祝李老师生日快乐”。三篇文章,从给学生送生日礼物,到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最后到学生祝福自己生日快乐,一个个有关生日的故事折射出李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爱的教育情怀。
李老师在“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这篇文章中写道:“从那以后,我开始尽我所能地为学生祝贺生日,无论多忙,我都提醒自己,别忘了学生的生日。为了不忘记每一位学生的生日,我每接手一个班,便把所有学生的生日并制成醒目的“一栏表”,压在家里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同时又贴一张在办公室的墙上。”
回想我自己,我也给过一个留守儿童举行过一次生日聚会,但那是为了学校收集留守儿童建设档案材料,应付检查准备的,并非我真心所愿,而且仅仅只有那一次。现在想来,自己是何等的自私和缺乏爱心。我一直努力创办一个有故事的学校,但是学校的故事那里来?如果每个老师都记住孩子的生日,不用送礼品,只需班级一起给孩子唱一支生日歌曲,写一张祝福的卡片,相信对孩子而言,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学生大办生日聚会之风愈演愈烈,李老师不得不停止了给学生送生日礼物。可能是因为这个举动对大办生日聚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能是因为许多家长见老师给学生赠送生日礼物,便开始了还礼。
但是他对学生的爱,却没有变,于是他又想到新的一招,给学生举行生日晚会。他带着全班学生,来到学校周围的岷江边举行生日篝火晚会,头上是满天星斗,身边是滚滚岷江,同学们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表演各种文艺节目和好玩的丢手绢游戏。后来李老师又和一群男生摔跤,最后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
读到这里,我不禁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感觉。一个与孩子达成一片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他呢?于漪老师说:“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老师对他怎么样,他都记在心里”。所以,当李老师自己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正在兴致勃勃的上课时,突然全班同学用自己方式表达对李老师的热爱。此刻,李老师这样想:
“此刻,我的心情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惭愧。我走下讲台,缓缓说道,同学们,我受之有愧啊!我的工作做得并不好。真的,我脾气急躁,时常发火,有时还错批评同学,伤同学们的心……我对不起大家啊!”
“李老师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高尚。但是今天同学们又一次深深的教育了我:教师的积极劳动所换来的报酬,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丰厚的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这,才是今天同学们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我将,把它化作无穷的力量,竭尽全力把你们教好!请同学们,不,请我的朋友们监督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带着发自内心的真诚敬意!
因为尊重学生,所以平等对待;因为心中有学生,所以才有爱的举动;因为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所以学生也把自己当朋友;因为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怀,所以才有了学生真挚的回报……李老师不断的反思自己,反思教学,思考孩子,孩子们也不断的感恩李老师。在这样一个充满互相感恩、互相尊重、互相关怀的环境里,让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阳光般的温度。我想,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我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的真正原因!
我想到了最近网上很火的一段话:
当老师的你,生命中会遇到很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你却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有限的老师。你将是开启他万干世界的人,若爱,请深爱;若教,请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