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经典掰开揉碎,以问题为抓手来读经典
古典文化素来是中华文明的骄傲,所谓浩如烟海,所谓拥书百城,所谓汗牛充栋,然而,左史右经的文集让人望而生畏的不仅是卷帙浩繁,更有知识渊深,这样的内容读来总是让普通读者对这些经典书籍,尤其是经史子集的典籍退避不已。我们需要将经典掰开揉碎,以问题为抓手来读经典。而熊逸老师也许就是有了此种感悟,知晓广大读者阅读文言文经典的痛点与难点,于是有趣、有料且学贯中西、古今交融的《资治通鉴熊逸版》便应运而生了。
可以将周纪一、周纪二逐句解读,然后以个人视角进入平民理解,让皇皇巨著的《资治通鉴》可以变得平易近人,我想这一点是最让吸引人的,毕竟,这个时代距离我们如今已经太远,虽然我们愿意去读,但是我们却依然望而却步。而读过熊逸版本的《资治通鉴》的,几乎所有人都赞赏不已。
而这时候,摆在面前的《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终于来了,品质和风格一如既往,而最吸引人的,无疑就是外包装了,竟然采用了盒装的装潢,整体都是蓝色,然后加上了淡金边,每一个颜色的设定都显露出来高档。



一般的套装书都会附加上函套,而函套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觉得费事,比如硬质的盒子要是稍微用点力气,一下就会被撕裂,薄一点的又不容易拆开。而这套书籍的设计就显得比较有匠心了,以一片式的方式来装里面的九套书。
打开外边的宝蓝色硬壳装帧后,你可以将这函套完全展开,之后就可以看到整整齐齐九本书都排列好。磁吸的一片式函套还可以完全展开,底色还有文字作配,典雅而高级,即使腰封也让人觉得非常出色,完全可以让函套成为一本装饰最佳的盒子。的确让人赏心悦目,如果套装书用这种方式来设计的话,那么方便有实用,而且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独特保存方式,看,是不是就显得高级多了。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的内容分别是周纪三、周纪四、周纪五、秦纪一和秦纪二,而这时候的讲解就侧重于战国诸侯彼此之间的内部斗争,以及不断崛起与衰落,一直到最后在秦帝国的攻击之下土崩瓦解的过程。另一个重点则是梳理了大秦帝国的崛起历程,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彻底呈现了出来。
熊逸老师讲述的故事总是先站在古人的角度来解读文章,毕竟时代久远,我们想要读懂原文,必然必须要针对文章的内容才好理解,然后才可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明确在这样的立场下,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其实,毕竟是当代人阅读古代的文学,我们必然也要结合当代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可以以实际的问题来解决现实问题。



而在阅读时候最艰难的一个问题就很多文章和解读的时候我们无法去理解,所以必然也要参照一下不同年代的学者的评论或者个人见解,甚至随着考古技术的提升,而且随着我们时代的认知和研究方法的提升,我们必然也要关注一下学术前沿的资料。以此来读史才算是真正的阅读方式,一个人的宏观和微观的思维力也就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中得到了提升。
比如淖齿和乐毅的评价就好了,不管你是从什么角度去解读,总有自己的个人立场,那么这样的国人视角就是值得考量的,我们可以不用跟历史学家的读史法的步伐一致,但是我们肯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知识与故事结合在历史资料中,,国学与成语来历以故事的方式再穿插其中,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就是让人惊喜的。
《资治通鉴》于社会管理、时代更替、乃至为人处世、职工管理等,我想很多的智慧都在这本书中可以得到答案的,而我们在阅读这样的书籍,必然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更广博的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