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附近有一间早餐米粉店,味道不错。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经常光临这家店,久而久之,就吃腻了。凡是有个度,为了不败坏自己的口味,决定提前出门半小时,吃别家的,这条街繁华热闹,三五百米就有早餐店,有的连着好几家,只是买的早餐品种不同罢了。
汪曾祺在《四方食事》说到:“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意思是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要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名家就是不一样,看待事物总是比我们平常人有远见,有卓识。他走到哪吃到哪,什么美食都要尝试一番。
他这么写到,昆明的吃食,细腻软糯。杨梅名火炭梅,极大极甜,颜色黑紫,正如炽炭。用鲜绿的树叶衬着,炎炎熠熠,数十步外,摄人眼目。啧啧,不说吃了,光想到,就流一地的口水啦!又讲到昆明的甜酒,味道浓郁,甜酒饵丝香、醇、甜、糯,内层绵柔,表面微起薄壳(绿豆酥亦如此)。葛根嚼起来有点像生白薯,无甜味、微苦。本地也有葛根卖,我看到此处,就完全没有欲望,对葛根下手。
在《四方食事》里,还有很多很多的美食,不一一细说了。突然觉得,刚才吃下肚的面条,消化得很快,这会儿竟然有些饿了,吞咽口水似乎在喉结上下来回重复,吃的诱惑控制不住了。不行,赶紧找几颗糖塞进口里,祭奠一下肚子里的五脏六腑。
而今,美食充斥着每一个人的味蕾,不然,闹市区白天黑夜通宵达旦的铺面层出不穷,白天卖小吃,晚上火锅、烧烤、生蚝、小龙虾什么的,统统出来亮相。于是,住在街边的我们深受其害,烧烤浓浓的烟味 冲进家门,只得把门窗紧闭。把路边的树木熏死了,只留一颗干枯的秃树,立在那里,无奈地控诉着什么?使得城管部门强制把烟火排进烟囱里,达标之后,才准予开业。凌晨一点两点不断传来的猜码声,显示这家店还在营业着,有些店面甚至到天亮。
即使在严寒的冬日里,白天,门庭若市;夜晚,人们蜂拥而至。唉,看来美食是抵挡不住人们那颗熊熊燃烧的热火红心。
余生不长,没有来日方长,唯愿,好好爱自己,吃美食,爱好美食,关注美食,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