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见音乐那些年,我们读的那些书
六七十年代反主流地下刊物的浮光掠影

六七十年代反主流地下刊物的浮光掠影

作者: 看见音乐 | 来源:发表于2016-01-07 17:21 被阅读151次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音乐、书报、海报,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家,我们怎么走路,我们怎么说话,我们怎么留头发,我们怎么抽大麻,怎么搞,怎么吃,怎么睡,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自由。”

这句话是六十年代下半期,美国新左派的一个组织“白豹党”为整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运动做的总结。可以说,再没有比六十年代更具有象征性的时代了。摇滚乐和政治运动空前结合,自由文化高涨。伍德斯托克则让它到达高潮。

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年代的百花齐放,很难界定我们所谓的“自由”的六十年代究竟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政治上,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肯尼迪总统的暗杀...音乐上,披头士入侵和伍德斯托克一头一尾,直到1969年旧金山的“反主流文化之死”演唱会...

1964年,就在披头士全面征服美国的时候,洛杉矶出现了六十年代第一本反主流文化的地下刊物《Los Angeles Free Press》(洛杉矶自由报)。由此,一种更温和也更隐秘的反主流对抗形式悄然在整个地下文化世界传播开来。从六十年代开始,地下刊物成为摇滚乐和其他激进自由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成为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生猛激情岁月的记录。

Art Kunkin,《洛杉矶自由报》的创始人和它前期的主编

1964年5月,洛杉矶KPFK电台的几位编辑和志愿者在当月的“文艺复兴市集”(美国某些地区一年一度的主题市集)上售出了几份规格为8页的小报。内容包含一些思想前卫的地下文化新闻和评论。一个月后,新闻记者Art Kunkin整合了这份小刊物,并且拉到了一些投资以支持一个正规的编辑团队。当月,名为《洛杉矶自由报》的报纸开始发行。它将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反主流文化刊物。

事实上《洛杉矶自由报》也是该类地下刊物的先驱。新闻报道上,它开创了激进的政治评论风尚,让当时的“新左派”思想有了一席发言之地。文化版面上,它积极地和当时的摇滚乐队结合,报道、采访,让包括滚石、大门、感恩而死等等乐锋尖锐的乐队避开了主流电台的“阉割”,得到更专业也更具地下感的推广。《洛杉矶自由报》也是六十年代美国遍地开花的音乐节、嬉皮聚会、艺术沙龙的参与者。它的版式设计甚至成为摇滚海报和同类型地下刊物设计的范例。

下面两期分别是针对查尔斯·曼森和LSD政策的评论

讽刺漫画,作者是Ron Cobb

音乐活动,第二张是感恩而死乐队演唱会的整版预告

69年的某期,Frank Zappa接受“自由报”的采访

“后垮掉派”著名作家、诗人查尔斯·布考斯基是《洛杉矶自由报》的重要撰稿人之一。

布考斯基给《洛杉矶自由报》画的简笔画

《San Francisco Oracle》,整版都是迷幻插画,没什么文字

旧金山一些宣扬嬉皮文化、裸体文化和性解放的刊物

OZ Magazine则是英国和澳大利亚境内的一份重要的地下刊物。它的内容和设计元素相对而言非常全面,可以看做是《洛杉矶自由报》和旧金山这些迷幻刊物的优良结合。它是非美国地区对于迷幻文化重要的宣传物。

艺术家Martin Shape是OZ的一位画师和美编,他成功地把这份杂志变成了一本“飞刊”

嬉皮士们穿着OZ的T恤

“杰斐逊飞机”乐队在OZ杂志上

除了这三份比较有代表性的刊物以外。六十年的地下文化杂志、报纸五花八门,内容口径也大不相同。比如名为《Gay News》的报刊就以LGBT为主要内容方向;《The Hippie Papers》则是嬉皮士时尚标;《International Times 》上多是讽喻向的国际新闻;还有更多的以漫画、小说、诗歌等等形式来阐述不同理念的刊物。下面是一些栗子。

《Friends》杂志,“大麻禁令”的颁布者尼克松在抽大麻

《The Living Daylights》的“飞行员”女孩封面

《The Hippie Papers》封面上美丽的裸体嬉皮少女

某本六十年代地下漫画期刊

进入七十年代,嬉皮士和迷幻文化到了尾声,取而代之的是朋克摇滚的兴盛。地下刊物也开始以朋克为主角,进行风格和内容的转向。

特别介绍:下面这份名为《宣统报》的报纸是地地道道的中文地下刊物。承袭的是民国“新青年”的新文化精神,根正苗红,非常值得观摩追忆。虽然发行地区是台湾,但不失为中文地区反主流文化的先锋。

追根溯源的话,现在最主流、最大的摇滚杂志《滚石》在1967年发行之初,也是正宗的地下杂志。相比于部分自娱自乐的刊物,《滚石》更被当时的左派和摇滚乐手器重。1968年,作为地下刊物的《滚石》一反“地下姿态”,首次公开谴责左派人士把摇滚乐当成政治运动的棋子摆布,让它开始上升到了地上层面。

《滚石》的成功说明了一点,摇滚刊物和地下杂志并不一定要依托政治的斗争和反叛来表达立场。更重要的是让摇滚乐作为一个角度,表现一种反传统的立场和态度。六十年代这么多地下“飞物”百花齐放,正说明了自由和前卫思想的多样性。而这种反主流反传统的多样性,甚至也能成功影响传统和主流。

六十年代的迪斯尼海报

美宝莲广告的配色

文/Jack

相关文章

  • 六七十年代反主流地下刊物的浮光掠影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音乐、书报、海报,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家,我们怎么走路,我们怎么说话,我们怎么留头发,我们...

  • STOMP:曼哈顿下城的流行文化经典

    曼哈顿下城的纽约“东村“(East Village),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便以激进的反主流青年文化、嘶喊的朋克精...

  • 危险的裸体(一)

    时晓伟(石船先生)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流中,裸体是危险的,裸体肯定和异性有关,而异性之间必然存在无原则的...

  •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集体记忆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集体记忆

  • 反主流(读书)

    现在的信息总是充斥着大量的心灵鸡汤。反观自己的人生路径,我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

  • 陪孩子一起读书

    当儿子仅仅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我订阅了母婴教育类刊物《启蒙》。 在那九十年代,我所在的当地涉及教育的刊物还不是特别...

  • 【鬼故事】埋在铁杆下的三具尸骨

    爬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的一种爱好,几乎所有校园操场边都竖立着那么几根铁杆,一端深深埋在地下,一端绑...

  • 六七十年代,乡村里虱子真多

    “今日头条”里有个有趣的悟空问答:六七十年代乡村的虱子是怎么来的? 固然,这个提问概念有点模糊,应该是在六七十年代...

  • 2022-08-06

    威海沿海海边的小屋,很多是用海草盖起来的,很像六七十年代的茅草屋,能让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回想起那个时代家乡的模样;而...

  • 六七十年代的光辉印象

    自1962年到2018年,已经整整五六十年了。四月十二号被43个天才演员演活了,我给别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七十年代反主流地下刊物的浮光掠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uf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