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有职
古代有人生四大喜事之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特别是后两个:一个是组建家庭;一个是建功立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如若把“洞房花烛夜”与“金榜题名时”关联起来,那就更加美妙了。能够把二者联系如此妙的,历史上还只有朱庆馀可以。
朱庆馀,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喜老庄之道。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在唐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大凡要想考上进士,考前要交所谓的“行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平时成绩”或者“综合素质测评”。所谓“行卷”就是把自己的诗文交给当时名望的人,以此得到他们的揄扬,提高自己知名度,得到主考官的关注,最后能顺利考过。
朱庆馀确实是一个真才实学的人,考前还是小有名气的。在他进京赶考时,有幸与更有名气的诗人张藉邂逅,两个人说得也很投机。朱庆馀就把自己以前写的二十六首诗拿给张藉。张藉当时很忙就把这些诗放入怀里就走了。过了几天,张藉把这些诗就放到自己是“朋友圈”,得到许多名人认可,争着抄诗,好像八九十年代争着购买港星的碟片一样。朱庆馀一下子声名鹊起。
然而,朱庆馀虽然交了诗稿,但是对自己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就在试后写了一首诗《闺意》交给张大人的门人。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看这诗,一定误认为是新娘写给新郎的。那么我们先看前两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不是就能读出一点紧张感了?天微微露出红晕,新娘就起来了,焦急地望着还在燃烧的红烛,等着早晨快快来到,马上就可以拜见公婆。她多么想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得到公婆的认可。怎么才能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呢?也只有问她身边最信任的人了,问一下自己的夫婿。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娘子细细画眉之后,还是不放心,又低低地问一声身旁的夫婿:你看我这眉毛画得是深是浅,是不是很好看?她认为只要得到夫婿的认可,一定能够得到公婆欣赏,毕竟儿子是最了解母亲的。
其实朱庆馀也不是什么女子,只是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官张籍。通过婉转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张大人看过这首诗后,欣赏朱庆馀的智慧,同时也欣赏这首诗意趣。就微微一笑,也写下一首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告诉朱庆馀,你也不必担心,以你的才华一定会得到主考官认可。有了这首诗,朱庆馀也可以说吃了一颗定心丸。
果不其然,经过张藉推荐和引荐,他终于在唐敬宗宝历二年考上了进士。
千里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失分寸推荐自己,最终赢得了伯乐的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