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子胥

作者: lzl727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20:17 被阅读24次

每到端午,三闾大夫屈原先生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

其实,端午节早在屈原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历史文献中最早把端午节与屈原结合起来是在屈原投江之后几百年的南北朝时期。

端午节有很多别称,其起源众说纷纭。在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州,过端午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别称

小时候看绿皮版《东周列国故事》连环画,对伍子胥印象颇深。他的故事在50集的东周列国故事中占了不小篇幅。

《东周列国故事》

伍子胥也是楚国人,他的故事主要分三段:一是逃亡,一夜白头;二是复仇,灭楚鞭尸;三是自尽,死不瞑目。与之相关的还有千金小姐、专诸要离、孙子兵法、卧薪尝胆等脍炙人口的典故。他身边出来跑个龙套的配角,也是其他耳熟能详的故事里的主角。

在民间,伍子胥可谓是个大英雄。太史公曰:“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 梁启超说,“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但伍子胥却得不到正史垂青,在历史教材中提及甚少。引异国之军报私仇,饱受争议。有评论说,“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伍子胥,既非完人,更非圣人,至情至性,悲剧英雄。伍子胥死后两百多年,另一个楚国人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

一个是逃亡,一个是被放逐;一个被逼自刎,一个投江殉国;同是楚国人,同是君王昏聩,同是慷慨赴死,屈原的爱国,倍感凄婉与无奈,而伍子胥的爱国,却显得悲壮高亢。不管是在楚国还是吴国,面对昏君,面对国事飘零,伍子胥不盲从、不妥协、不旁观,国是国、君是君,如暴风雨中的雄鹰,攘臂搏击,“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做家谱”。屈原被放逐,哀而不怨,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选择投江。伍子胥死前愤恨不已留下遗言,要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到越寇入侵、吴国灭亡。吴王夫差大怒,将其抛尸喂鱼。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传说夫差临死前无颜面对死去的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掩面自刎。伍子胥最终没有逃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宿命,只是在后人眼里,屈原爱国,伍子胥就不算了。

端午精神

不管是屈原还是伍子胥,其所代表的忠贞爱国、刚直不阿的精神,是端午精神的精髓,不是一个粽子所能替代的。他们为两千年后的当代中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天假期。

百世子胥调,犹存寂寞中。

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

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

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

相关文章

  • 端午话子胥

    每到端午,三闾大夫屈原先生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 其实,端午节早...

  • 胥江胥水话子胥

    话说端午向江湖投掷粽子,这源于苏州 不过,起先并不是纪念屈原 而是吴国大夫伍子胥 姑苏城外,婉蜓着一条河——胥江 ...

  • 〖149〗重五

    日记149/云飞泉跃 最早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奔吴国,帮助阖...

  • 五月初五话端午

    五月初五是端午 恭祝健康多祈福 屈原忧国卒忧患 子胥系民亦...

  • 端午安康

    端午艾飘香,粽情浓,时光远长。 别人的端午,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 而我的端午,只是为了纪念与你的点...

  • 屈原和钟馗,端午节应该是谁的主场?

    历史上因为投江而获得端午节冠名资格的人有三个,伍子胥、曹娥、以及屈原。结果我们都知道,曹娥名气太小、伍子胥戾气太重...

  • 伍子胥过昭关,为何一夜鬓发白?

    提起伍子胥,大家可能眼熟但不是很了解,有人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因为他爱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沉江而死的事迹跟...

  •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屈原、伍子胥,还是曹娥?

    今日端午丨到底是纪念屈原、伍子胥,还是曹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5月30日迎来端午佳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

  • 端午安康

    从不记得端午节的由来,回忆少儿十五六岁才知道有个吃粽子的节日。 端午的由来: 屈原、伍子胥等,端午节,又称端阳...

  • 端午安康

    文/壹見 艾草驱邪,香囊祈福,端午安康。 端午由来已久,纪念甚多,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话子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q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