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之说文
上等学者得知“道”则勤奋并践行,中等学者得知“道”则部分铭记而部分丢失,下等学者得知“道”则哄堂大笑,而不被讥笑的是不够可以称为“道”。所以,(就如何认道,知道,识道)现有建议之言: 明智的道看似蒙昧,进取的道看似退却,平坦的道看似坎坷,高德看似虚怀,纯洁看似有污,厚德看似不足,立德看似隐蔽,真材看似假冒,大方无棱,大器晚成,大声寂静,大象无形,大道隐晦而难以名状。但是,唯有“道”善于资助并促成(万事万物)。
《道德经》之讲理
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百思不解都是世间常态,唯大人有肚量,高人识宝物,圣人知天道。而偏见和谬误比无知和蒙昧距离天理大道更遥远,更危害,因为嘲笑,歪曲,否定,压制是偏见和谬误的常用手段。
道都是柔行反动,就是柔弱隐蔽地行为,反转逆向地运动,所以道的表现也是大智若愚,大道曲折,大力似弱,大进似退,大象无形,
通过表象看本质,透过浮华看真实,穿过时空看轨迹,通过言语看思想,通过行动看意图。唯有大道和天理方能造就天下和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