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说:渐悟也好,顿悟也罢,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莎翁说: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从来,生死缠绕,互为因果,互为始终。人因生而死,因死而生,生为死灭,死为生灭。生可知,而死不可知。人这一辈子,不管光阴如何苟延残喘,生活如何苟且偷生,也不管流年如何涓涓不息,生命如何绵绵不绝,无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此而已。
生的力量是柔软的。比如那一丛萋萋芳草,那一捧幽幽百合,那一簇蓬蓬芦花,都是柔软的。新生儿的头发是柔软的,小手是柔软的,小嘴是柔软的,肉肉也是柔软的,整个身体都是柔软的。生命的力量,基于柔软,却又胜于柔软,最终将终于柔软。
生的个体是渺小的。世间人,多如恒河沙数,涛涛浪花一朵。每一个人像一滴墨,滴进一杯水,可能会浸染一杯水,而滴进一片海,依旧是一片海。永远都不要高估自己的力量,与存在的意义。因为,有些时候,你的力量微乎其微,你的存在毫无意义。
生的形态是复杂的。植物因土壤,因阳光雨露而存活:动物因食物链,因弱肉强食而存活;细菌因寄生,因微生环境而衍生;雨雪因水汽,因云雾蒸腾而生;人类因水,因食物,因群居,因信念,因贪欲,因感情,因繁衍而存活。说起来,人类还是比较高级的在活着,也仅仅是活着。
很多人谈死色变。其实,死和生一样,是一种必须的严格存在。
死的力量是强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其强?关羽水淹七军,孙吴火烧赤壁,死者无数;1912年泰坦尼克号辉煌首航,撞破冰山后沉没,致1513人死亡;2008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约10万。生的力量,面对死亡,强大的死亡,何其渺小?
死的个体也是渺小的。没人会在乎一棵草一朵花的枯败凋零,没人会在乎一只蚂蚁一只蚊虫的生命,没人会在乎濒临灭绝的珍惜植物和动物的明天,也没人会在乎与己无关的任何一个生命的消失。而这世上多的是凉薄的人,凉薄的情,生命的存在或消失唤不醒装睡的人。

死的终极去向是殊途同归。尘归尘,土归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泥淖陷渠沟。任何一个死了的灵魂,应该是得到了最大的救赎,最圆满的轨迹。林黛玉口衔绛珠仙草也好,贾宝玉口含通灵宝玉也罢,还不是一把花锄葬了自己,一身袈裟婆娑了自己?任你生前挥手风云突变,抑或举足若轻微不足道,死后都只不过是棺椁一副,黄土一抔。不过而而。
说到底,生死不过一瞬间,一念间,甚至粥食间,谈笑间,呼吸间。把握当下的生,方无愧将来的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