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文1李林丽 2021410119
意象就是客关物象经过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人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作用有有利于促成画面的生成;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有利于形象的塑造。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李白诗歌中各种意象所表达的情感。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他诗中的月亮,首先它是一种思乡之情的代表,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的月亮仿佛对诗人的情感有所感,洒下的清辉都是诗人思乡的见证,无形中一个客居他乡漂泊无依的游子形象便跃然于纸上,让读者也感受到了那思乡却无法回乡的无力感。又如《月下独酌四首》中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此时的月亮所表达却是孤独,知己难逢,寂寞难以排遣的悲凉之感。一人饮酒无人相陪,只有举起杯子邀请月亮作陪,加上影子也有三个人了。这时的月亮是李白孤独的见证,与其说对饮成三人还不如说是排解孤独的方式,自欺欺人的认为有月亮相陪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隔着历史的长河也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诗人一起深深的共情。这也是他的一种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在李白的诗中月还是理想和自由之花,如《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单从字里行间,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报负。虽然身处官场,不愿受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他虽然精神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全诗灌注了康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他又和艺术结构的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哪怕迷雾四起也要坚持本心。月亮还是对友人美好的祝愿。《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你到夜郎以西。让你可以聊有慰藉。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李白将抽象的月亮具体化。让月亮为了自己寄托愁思的事物。让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尽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赋予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让作者的情感可以有所寄托。李白诗歌中还有一个十分值得一提的意象,那便是“酒”。李白除“诗仙”之外还被称为“酒仙”可见李白的爱酒程度以及酒对李白的影响。我们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有提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他的诗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是其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一生嗜酒,酒又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没有酒,李白的浪漫不能表达的淋漓尽致,若没有酒,李白不可能写出具有“天上文”韵味的诗歌。若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可能会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空白。酒之于李白既是意象也是灵感来源。真百年来,李白早已成为诗酒结合的文化符号。太白醉酒已成为李白固定的造型,最终可见其“把酒问天”的天真,“诗斗百篇”的浪漫。“累月轻王侯”的傲骨“饮者留其名”的洒脱,“桃花潭水深千尺”的真情,“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笑傲长安的膨胀的个性意识而这种膨胀的个性意识正是李白诗酒精神的写照。还有就是李白诗歌意象中的“流水”。为无形无态水,又天姿百态,水最轻,柔软如丝绵,水最刚强,滴水穿石。水最有艺术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诗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水也从各个层面体现了李白的情感,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代表了李白不同的意愿,不同的期望。另外一个便是李白诗歌中的“剑”。李白不仅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剑”这个意象就显得十分自然。如“剑阁峥嵘而崔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让李白的豪情壮志可见一斑。又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李白对于功功立业的殷切希望。种种印象皆是李白诗歌情感的表达,也是他自身的诉求。让这个古时的人物在当今社会人的眼中变得鲜活饱满。但他诗歌的魅力远远不止如此,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探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