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年时读的第一部历史小说是二月河文集:康熙、雍正、乾隆传。
在那个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入眼不是英雄便是帝王。
少年时看同治中兴,充满了不屑,觉得那不过是山河日下过程中的一点挣扎。
如同周星驰的电影一样,是否每个少年都做过这样的梦:等着有一天,有个陌生人对你说: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将来必是伟才……
天真得还不相信自己会遇到骗子的年纪。
少年不读曾国藩,读懂已不再少年。
我读曾国藩的时候已经走过了30岁。
经历了多少事,读了多少书,才能体会时局艰难这四个字。
热血的青年要走过多少路,挺过多少寒夜,才理解卖国贼的忍辱负重和爱国贼的居心叵测。
有一天,终于明白:时代,才是个人最大的局限。

开始读曾国藩的时候,就是承认自己平凡的时候吧。
即是这样,也向往曾国藩那样,尽全部所能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
曾国藩节俭,一辈子 ,一箪食,一瓢饮。
曾国藩自律。为将之日亦苦学苦思。
曾国藩每日早起临帖。
每日读书。
读书自有心得:看、读、写、作。
看:博览群书。每日读史。
读:名篇佳作,大声诵读。
写:佳词佳句,摘抄择录。
作:遣词造句,勤写勤练。
曾国藩天赋并不高。众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小时读古文,小偷都会背了,他依然记不住的传说。
所以,开始读曾国藩便是信了:中人皆可为。
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打长沙,打安庆。结硬寨,打呆仗。这种打法一点儿也不轻巧。他苦读兵书,勤勤恳恳,却也无甚奇谋。作战,哪来那么多用兵如神。不过是粮草在,兵将勇,一次次苦战而已。
如今,这种踏实的作风却被当作一种文化印在了体恤上。
不过是承认:我们都是中人而已。
能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已经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了,证明激情退却后理智还在。
曾国藩如此勤勉,却依然战败,几次欲自裁。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成功的,这是一个需要尽早明白的道理。可惜少年时很难懂得,所以才会有那些年的年少轻狂。
曾国藩识人,道理一套套的,但选女婿却个个不甚如意。明知女儿过得不好,也不让她回家,生生逼死一个女儿。
哪有什么识人,不过是一辈子谦虚谨慎罢了。
曾国藩育儿,家书写了几本。却几乎没有亲自教导过儿子。这样的父亲该是不合格吧。
这样看来,生活的模样就是如此:有些遗憾可能永远都填不了;有些愿望可能永远都实现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便这样,也依然是尽力了。
活在当下的笃定,就是明知生活不会完美,也依然努力幸福。
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正视自己的能力,承认自己是有局限的,承认很多梦想不会实现,没有太多的妄念。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了。
我们没必要过分责怪自己,我们至少为自己的信念而尽力了。只是到了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在这样的时代做芸芸众生,算是我们的不幸吧。 ——黑石一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