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老同学,你家的孩子现在成绩怎么样?985、211不成问题吧?”
“哎,别提了。还什么985、211呀。能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
“你咋这么说呢,你家孩子一直成绩不都是很好吗?”
“好什么好呀?成绩是逐渐下降越来越差,我的期望值也是越来越小。最初希望是西瓜那么大,而且是五彩的;升入初中,希望就变成了苹果那么大,而且还要带点斑点;随着孩子叛逆期的到来,希望是越来越小,升入高中希望又变成玻璃球那么大,还要时刻担心碰破了,碎了;等到快高考的时候,希望最终只能变成芝麻那么大啦,稍不留神就找不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啊?太出乎我的意料啦。”
“哎,一言难尽呀。孩子不想学习,学不好,家长能怎么办?你总不能逼死他吧?而且你也不能替他学呀。很多家庭,我估计都和我差不多。孩子小的时候,自认为自己家孩子多么多么的优秀,父母都对他们报以重大期望。那时候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是有多么多么大的出息,将来一定能考上某某好大学,将来会做某某好工作……从胎教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各方面教育,决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最终呢?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你所期望的那样。良莠不齐,你必须承认。”
同学的话让我感同身受,连连点头。是啊,许多年轻的父母,教育起步较早,从怀孕开始,就从饮食、教育、环境、言行等方面进行胎教,母体的饮食也特别注意一定要能够益智的,而且用科学方法进行各方面的补充,唯恐一步不到位就会对胎儿智力有所欠缺,出现闪失。
婴儿出生后,年轻父母的喜悦心情自不必言说,但在孩子教育的投资上,唯恐跟不上别人的步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总是尽自己所能去给孩子他们认为的最好的教育投入。
而且对于孩子的期望,每一对父母最初都是那么的高。可是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大多数父母的期望值也就呈现反比,一个阶段一个变化。听话的孩子,还可以听从父母的教诲,努力上进,尽自己所能去学习,一步步向上攀登;可是有些叛逆的孩子,总是跟父母对着干,朝三暮四,指东打西,甚至有些同学,跟父母提条件,威胁父母,他们好像是为父母学习的,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前途而学习。
家长们倾尽所能,花费精力财力时间,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却永远不能达到他们理想的期望。
每个家庭的重心都是孩子,可是孩子的重心在哪里呢?
当然也有许多成才的孩子,成绩斐然的孩子,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都还是平庸的。
所以说父母的最初期望值都是一样的高,但孩子最终回报的结果却是千姿百态的,千差万别的。
作为父母,只能摆正心态,勇于接受各种不同的结果,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至于结果如何,那就要看孩子自己的努力和他的造化,不能把那些不如愿,强加在自己的身上,徒增烦恼。
2019.01.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