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评:不需要很深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甚至都不用上大学,就可以简单学习、复制粘贴代码、从无到有搭建一个看得过去的网站或者 App。码农逐渐成为劳动密集型职业,主要是进行机械劳动。以美国肯塔基的煤矿工人学编程、再就业为例子,下一个大的蓝领职业,似乎已经很明朗了。
你在中关村随便找一个人,问他对程序员的印象,他很可能会跟你讲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一个有胆识的辍学者,在 72 小时内搞定一个 App,然后「changing the world」。
但这种对于硅谷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不适用于每个地方,大多数程序员其实都是普通人。Devon,一个在波特兰做安全软件的运维,他没有高大上耀眼的薪水,但是他的工作相对来说是稳定有保障的。每周 40 小时,薪水不好不坏,难度不高不低。简而言之,是个蓝领。
政治家们时常哀叹蓝领工作的减少,毕竟蓝领是一个社会中中产阶级的支柱。而在现在这个时代,蓝领工作减少的情况再一次发生了。如果下一个大范围的蓝领工作类别已经产生,那它是什么?它是程序员工作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另外,由于社会上编程工作需求的上涨,也直接改变了编程培训行业的状况。现在一些家长已经不那么积极地敦促小孩在大学四年学计算机科学,因为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引入了编程训练。在很多网络社区上都可以找到实践的教程,包括 Dev Bootcamp 这些也都能提供编程训练。
诚然培训班出身的程序员(或许应该称之为码农)并没有足够坚实的算法基础,但他们又不是去从事神经网络这些高端的职位,事实上需要用到高深算法知识的职位毕竟是少数。而这种水平的代码能力足够他们在本地银行之类的企业写个 JavaScript 了。而这种只需要普通代码能力的工作也正在增长,从 2014 年到 2024 年预计会增长 12%,比绝大多数职业增长幅度都要大。
在美国,人们正在竭力抓住这个勉强算新生的职业红利,特别是在那些去工业化打击最严重的地区。在肯塔基州(Kentucky),采矿工人 Rusty Justice 意识到码农会取代矿农,于是创立了 Bit Sourse,旨在帮助矿工转行。无独有偶,田纳西(Tennessee )的非盈利组织 CodeTN 也正试图在社区学院的编程项目中引入高中生生源,有些老师和学生可能担心会不适应扎克伯格这种高材生的理念。然而项目主导人 Caleb Fristoe 却深谙雇主心理 —— 他们只要有个人能管理登录页面而已,并不需要互联网界的超级巨星。
当然,社会上还是需要 Superstars 的,这些顶级聪明的人会给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带来创新和改变,但这并不能否认大多数编程工作已经慢慢流为蓝领职业了。
最后,鸡汤还是可以喝一喝的,不管在汽车行业、煤炭还是代码,都可以成为自己的 Superstar!让自己成为伟大的程序员,而不是低端的码农!
我干了,你们也别太随意。
原文:The Next Big Blue-Collar Job Is Coding
“本译文仅供个人研习、欣赏语言之用,谢绝任何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译文所涉法律后果均由本人承担。本人同意简书平台在接获有关著作权人的通知后,删除文章。”
日报延伸阅读:
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