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坊设计精选干货
Ai设计小记(问题和解决)

Ai设计小记(问题和解决)

作者: Secant | 来源:发表于2014-12-08 17:49 被阅读457次

这一阵子最美团队在搞设计师培训计划,要选拔一些喜爱设计的人进行免费而专门的培训。而选拔方式就是布置三轮作业,每一轮作业通过之后方可进入下一轮,若没有通过就代表中途被刷掉了。如今第二轮作业上交日期已经截止了,但是反馈信息还没有下来。

前两轮的作业都是临摹作品,我认为这个非常考验对设计软件各种功能的熟悉程度以及自己的发散思维。就好比告诉你了终点,中间的路要怎么走全都靠你自己想。大多数情况下,路径都不止一种,因此选择一条最有效率的路自然也是对能力的考验。但是对我来说,现在应该还是停留在如何用最基本的功能组合起来实现复杂的效果(真的好像最近在学的组合逻辑电路)。

在做这些设计作业的时候,我自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技巧,当然脑洞也不断大开,同时也培养了极大地耐心(一天下来不挪窝就为了做一个图标)。但实在是因为没有同伴交流和沟通(方圆几公里估计也没几个知道最美团队搞这个活动的人),因此对自己的水平和效率很难把握和评定,有问题的时候也只能上网寻找答案或者自己想。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就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我自己很好就解决了,有的可能只是勉强对付了过去。我写在这里,其中有一个方面也是希望能熟练使用设计软件的人可以给我一点指导。

最美团队要求每次临摹的作品最后都要上交.psd文件,间接告诉了我要用Ps做。可是对于那些画面中不含现成的照片、图像等,完全可以由形状构成的作品,我还是选择了Ai作为了设计工具,因为它能够较好地进行对齐、边界吸附、形状调整等。(如今实在是对它爱不释手)

以其中一个作业举例,这份作业是做的时间最久的,也是个人认为这几个作业中最难得一份。上面要求临摹的是一个相机图标(icon),原作品如下:

icon练习_Analog Camera.png

当时看到这张作品我就傻眼了!四周的外壳就已经超出我平日设计的作品的难度了,但是中间的镜头那更是非常难把握的东西。当然我还是下定了决心用Ai做。实际操作中,发现外壳还是比较容易搞定的,但是中间的镜头的确需要不断地尝试我之前从未尝试的东西。最后,我的临摹出来的作品是这样的:

我的临摹.jpg

两个的对比可以看下图:

对比.png

下面说几点问题,有些是我解决了的,有些是还未解决的:

  1. 图像的层叠顺序是否一定要和实际的层叠顺序相同?
    因为这还是静态的图片,涉及不到动态的变化,因此我并没有太在意形状和形状之间的层叠关系是否和实际的一致。拿这个例子来说,实际实物中,外壳应该在最上层,而外壳的六部分之间也应该是相互重叠的。接下来的一层应该是镜头上的反光,再接下来是玻璃,然后是里面的光圈。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我虽然大致是按这个顺序来的,但是因为若严格按照这个层叠顺序来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对顺序也做了些许的调整。这些问题会在下面提到。

  2. 若严格按照实际层叠顺序来,这种相互重叠的效果该如何实现?
    这个图标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两处形状之间是互相重叠的,而且是通过阴影效果将重叠的顺序和层次表现出来的。这就有麻烦了,因为在Ai中图像是不能交错重叠的,即1压着2,2压着3,3压着1,在这里就是这个相机的外壳和镜头里面的光圈的情况。完全按照实际重叠顺序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层次关系直接加投影效果就能表现出来,A压着B,我让A投影,B上必然会出现A的投影,但是若B压着A,我让A投影,影子会被B这个形状盖住,B上就看不到A的投影了;
    二是这样更自然也更清晰,我看过Google Material设计风格的介绍,层和层之间的重叠关系就是固定好的。(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很大是需要交互的原因)。
    对于2这个问题的解决,我是用了一个比较应付的手段。以中间的光圈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它有6个叶片,叶片之间是按照顺序围成一圈一个压在另一个上的。首先我做的形状就是叶片露出来的部分,被盖住的就当没有了,当按次序排列好层次关系后,会发现最后一片叶片盖不住第一片叶片,因此对最后一个叶片做投影效果后,第一个叶片上是不会出现影子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用投影效果,而是将第一片叶片叠加上一个阴影渐变,让这个渐变模仿投影透出来的效果。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比较应付的方法呢,因为渐变只能选择线性和径向,而最后一片叶片的边缘是不规则的曲线,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弧或椭弧,因此不像投影可以沿着边缘投下去,渐变只能呈现直线和弧的效果。所以仔细观察我的临摹作品的话,能够发现最上面那个阴影其实是用渐变做的,因为是线性的。
    这个问题,我还是希望如果经验比较多的人能告诉我一个更完善的解决办法。

  3. 取色问题
    按理说镜头下面的东西都应该是在玻璃的反光之下的,反光若要做的逼真一点一般来说都会用不透明度做调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我做镜头下面的东西时,比如光圈外面的那个环,环的颜色该如何取?直接在原图上取色是环的颜色叠加上反光的,而我需要的是反光下面那个环的实际颜色。我查了写资料后发现这时可以用不透明度进行线性计算的。但是这样会很麻烦,每取一个RGB都要用公式计算一下实际的颜色,这样才能保证它和具有不透明度的反光图形叠加之后出来的颜色就是原图中的颜色。
    因为这个麻烦,所以我索性调整了反光和环的层次顺序,让环在反光图形上面,这样直接取色填充出来的就是原图中的颜色。

  4. 整体图标的阴影问题
    这个比较明显,我做的作品的外周阴影没有处理好,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那是主要是因为外壳的六片阴影是分别加的,所以会有地方出现重叠。现在还没有想到给整体加阴影的好方法,唯一可行的貌似是把它栅格化为普通图片之后再加阴影,但是就失去图层、形状信息了。

  5. 整个图标的整体感
    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变化有点太突兀,和原图差别比较大,应该可以用加蒙版、调渐变、调整透明度的方法来改善,但似乎都只是一个感觉上的调整,还没有摸索到一个路子。

  6. 一个模糊的光环该如何做?
    原来想的是拉一个圆形只留描边然后用外发光特效,但是若把描边调成零后外发光效果也会消失。若保留描边及时非常细也很显眼。因此最后用蒙版加径向渐变实现的。

先说这么多,学习之路还很长,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 Ai设计小记(问题和解决)

    这一阵子最美团队在搞设计师培训计划,要选拔一些喜爱设计的人进行免费而专门的培训。而选拔方式就是布置三轮作业,每一轮...

  • AI 的局限性

    1 AI 的能力边界 五感不全 理解力极低 决策能力缺乏 2 AI 易于解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 关于设计的已知知识

    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用更好的方法解决真实问题,就是设计思维。 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和定义问题。 把问题清晰的描述出来...

  • 《用设计解决问题》章节小记

    在书的开篇作者提出设计不是盲目创造,而是填补空白的概念。 谁不希望做出iphone4那样划时代的天才产品呢?每一个...

  • 白话集群的编程思想

    编程悟道—学习前人怎么解决问题(一) 从"搬石头问题"引发的"集群搭建问题" 小记:很多的文章都是纯理论和操作手册...

  • 34: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能从各种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各种问题的算...

  • 用户画像、协同过滤过时了?打造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系统

    AI前线出品| ID:ai-front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如何使用大规模机器学习解决真实的业务问题。我们今天会以机...

  • 办公空间正能量倡导者:分享(设计到底设计什么?)

    设计到底设计什么? 设计是创新!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好的设计是优雅简洁的解决问题, 问题...

  • 12月9日

    做设计,做设计。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 解决方案和思路,解决问题的套路。(具体的招数) 模式设计原则: 指导性原则,方向。(不...

网友评论

  • 相脆脆:我们可以组队交流学习提高呀亲~我也喜欢用AI
  • 写字小号:@Secant 大家都曾画哭过!
  • Secant:@卫来 哈哈一样啊,网上搜到的Ps教程一个比一个高端!
  • Secant:@写字小号 是嘛!做的时候快哭了 :sob:
  • 写字小号:哈,临摹镜头真是练习绘制图标的必经之路啊~
  • 卫来来:很棒呀,我的ps还停留在二把刀的水准上。
  • Secant:@小思设计 哈哈,还是要学习呀~
  • Secant:@李响同學 嗯嗯,我也觉得做纹理这类效果还是Ps在行~谢谢~
  • 李响同學:已经很完美啦~PS做起来可能会更加容易哦~可以试着临摹一些纹理丰富的高拟物风格的icon~
  • Secant:@空糖罐子 以前只会用一点点Ps,我也是刚接触到的Ai。个人现在还是觉得Ai里面的子图层可以直接选择调整、移动图形时的边界吸附作用更适合做这些可以分解为基本图形却又组合很复杂的图形。当然我相信如果将Ai和Ps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出彩,但还是水平不够啊 :pensive: 共勉~ :fist:
  • 空糖罐子:我刚刚开始学习AI,相当喜欢。但是如图中作品最好还是使用PS制作。PS是制作图片的强大利器,AI的话更多用来进行图文排版。
  • 小思设计:@Secant 不过这样的效果,已经不错了~~~
  • Secant:@小思设计 啊哈,我也觉得是,愿闻其详~
  • 小思设计:渐变没有处理好~~~

本文标题:Ai设计小记(问题和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rn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