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束光
难得空闲一天,若是睡觉或是上网,多觉有些可惜了时光。于是,因为昨天的六一,今天我就顺着二十年的记忆回溯到童年。
记忆中的童年时没有色彩的,顺着日子走去,我们忘却了太多。所以,我们要时不时的回过头,看看来时的路,是否循着最初的期望在走。
小时候家里光景不好,在农村也只有一层两间的平板房。后来,日子好过了一些,盖了二层小楼房。记忆,便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的。
记得到夏天农忙的时候,学校都会放‘忙假’。小孩子什么都不会,放假干什么呀?后来才想明白,农村的条件都不好,老师也要种地的。大一点的孩子也许还能帮上一点忙。‘忙假’确实应该放,这让我后来在城里上学的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因为我问别人为什么不放‘忙假’的时候,他们都莫名其妙。
家里虽然光景不好,但相对来说,我在农村算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这让我至今想起都感到惭愧,惭愧自己没有经历一段向往的美好。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麦子会成熟,分不清苹果树和柿子树,动手能力也是极差。
家里人将我护的严严实实,只是乖乖的上学。所以,小时候学习是可以的。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农忙的时候,晌午的太阳晒着。爷爷扛了锄头,奶奶拿着担笼,我跟在后面。有趣的是爷爷给我做了一把小锄头,只有四五十公分长,现在,也许还在家里保存着吧。
天气很热,但是庄稼还要种,地还要收。地里全是人,村里几乎空了,大家顶着太阳,满头大汗的辛勤耕作,为来年的生活而劳作。
看着绿油油的麦田,我喜欢站在田地中间,把身子弯到最下面,倒过来看世界,那时候感觉世界很美。
长大了点,我可以帮衬着给庄稼上肥料。那个时候尿素有些伤手,每回撒完肥料回去小手都要疼好久。
到了收庄稼的时候,全家总动员,从早忙到晚。晚上回去妈妈和奶奶做饭,她们其实是最累的了。吃完饭后,我就出去找别的孩子玩,爷爷奶奶会去看看收成,然后算好一阵子。
那个时候,农村很少有空调,晚上我们就睡在房顶或者门口。
记得有一年夏天,就是刚收完庄稼,有几个亲戚一起帮我家收的庄稼。晚上我爸拿了凉席,铺在房顶。大家晚上都在房顶上聊天,天上宿星点点。
我爸是个急性子,想起什么立即就要做完,生怕会后悔似的。房顶也有蚊子在飞,我们都盖的床单或者毛毯。我爸下楼去取蚊香,也不知道有作用没,反正上来的时候还抱着电视。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爷爷的‘黄河’牌黑白电视。最清晰的两个台是四频道和八频道。声音放的大大的,然后大声的说话,最后不知多久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连续忙上几天,就剩一些琐事的时候我们就开学了。听奶奶说刚解放那会儿,现在学校的地方是个庙,后来改成了‘夜校’。爷爷还在‘夜校’上过几天学。再后来就成了小学了。
小学的门挺大的,进去之后是一个很大的照壁,照壁后面是一个土操场。右边的教学区和操场是隔开的,所以第一次进去会感觉学校挺大的。教学区和操场有一个石头的小圆门过去,很有古老园林的建筑风格。
我那个时候上学已经有电了,但只是供老师办公和电铃,教室是没有电的。有时候要是停电了,就用手摇的那种。就是很像一个倒挂着的钟,里面有一个铁疙瘩一样的用绳子拴着垂下来,底下用手一拉就‘铛铛’的响。
学校里面有几颗大松树,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教室都是瓦房,下雨就漏。尤其是夏天大暴雨的时候,上学很是艰难。
那个时候路都是土路,下雨时候上学,都是要穿胶鞋的,穿胶鞋也有可能往鞋里灌泥水。小时候上学深一脚浅一脚,现在想着都觉很不容易。
放学了我们就去玩,玩泥巴,去河边玩,捉各种虫子,吃知了,青蛙,蚂蚁。玩一切现在觉得很脏的东西。玩够了完后才去村子后面的地里把羊牵回去,每天早上把羊栓到村后面有草的地方,下午放学再牵回去。
村子后面是一个大壕沟,那里,有很多快乐。沟上面有榆树,桑树,槐树。夏天养了蚕,时常自己吃着槐树花,顺便摘些桑叶或者榆树叶回去喂蚕。
记得有一次放学,走到早上放羊的地方,发现羊不见了。当时还有一个玩伴相随,发现羊掉到了旁边的水泥坑里。羊脖子吊着,幸好羊的后腿还能够得着地,不过这个样子也持续不了多久了。我们两个赶紧跳下去,一个抱着羊的后腿,一个扶着羊屁股。还是没上去,最后没法,在地上捡了许多碎砖头块给堆在羊脚下面,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羊弄上去。当时吓得不轻,生怕羊有了什么闪失自己回去不好向爷爷交代。
这是夏天,最难过的是冬天。冷的不行,穿着棉鞋,奶奶坐的棉袄都不行。
早上起来天很黑,教室也没有灯。我们就自己在垃圾里面找废蜡。当时庙里供的佛事用蜡捏的,庙后面有许多废蜡。我们捡回去之后,把碎的不规则的蜡块倒进一个铁桶里,然后生火烧。烧成蜡水,然后找一个输液的瓶子,那个时候是玻璃的,把蜡水灌进去,然后等稍微干了一点后,找一根木棍插到中间。然后一直放着,完全凝固后把瓶子摔碎就有一个大蜡烛了。
冬天上学去的时候,拿着自己炼的蜡和火柴。坐在看不见的教室,点燃蜡烛,既能取暖,也能有亮光。
如果这个时候进教室,你就会在黑暗中发现点点烛火。这是一种我现在都说不出来的感觉,很亲切。
冬天下课的时候,都会挤到唯一的大型取暖工具——蜂窝煤炉子跟前,大家轮着烤火。烤不上火的就在教室门后面挤:“挤,挤,挤暖和,挤不过了都走过。”
小时候很艰难,艰难的有些开心。
后来,我去了城里念书。初去城市很自卑,不论是家境还是知识,都不如人。甚至觉得我的穿着都让我在别人面前自惭形秽。
我喜欢上了文字,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东西。每当老师念我写的东西的时候,我是满足的。所以,我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老师。
慢慢找回了自信,也颓唐过一段时间。这些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
对小时候记性最好的一篇课文就是阿累的《一面》。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至今能熟背:‘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
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充实自己,只因为有一个已经张开了翅膀的梦。
不想长大是因为已经长大了,再见,小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