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省一专家(汤特和万园长)来幼儿园进行指导,留下一点自己的学习与思考:
首先,教师要具备课程意识。随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大力推行,随着我园省一幼儿园评估工作的推进,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具备幼儿园课程意识。今天专家来园进行中一班和大一班两个班级的跟班指导。其中在讲一日活动组织的时候,专家提到了课程意识。需要教师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处处体现教师的课程意识。我觉得专家提出的这一点特别重要,也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认真思考和琢磨。可是,什么是课程意识,又怎么样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教师的课程意识,这些专家没有具体展开,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想专家脑子里关于这些理念与实践的干货拿出来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吧!但是,专家在实践指导中反复强调了这个观念,我能够意识到具备这个课程意识的重要性。那么,幼儿园老师的课程意识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我想到了《指南》,《指南》当中说,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应该是动态的,整合的。我还想到了前几天园长发给我的一篇虞永平专家的文章《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文章中虞永平指出,幼儿园课程是生长的,他还说,教育的挑战和趣味就在于“变无为有”,“没事找事”,这两个词看上去通俗易懂,其实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因为任何“变无为有”或者“没事找事”都需要合理的依据,都需要有方向,而寻找依据和方向才是老师专业素养的表现。结合今天的指导与学习,我就想到了一句话: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教师,如何让孩子在一日生活当中去引导他们有事可做,支持他们变无为有,让孩子们能够结合不同材料去主动探索,去自主选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获得新的经验,我想,把这些支持和引导体现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教育实施中,这就是老师的课程意识。观念引领教师的行为,只有教师具备了课程的意识,才能够在行动中表现出适恰的教育行为,才能正确促进孩子获得发展。
反观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关注了什么,我们又行动了什么?今天,在提到户外体育循环的时候,专家提到了中班可以在班级中可以留有一块游戏墙,他建议中班幼儿可以对循环体育游戏线路设计,游戏内容讨论等进行记录。老师们说,这些我们都做了,只是没有呈现出来。那么,就把它呈现出来吧!我想,这个呈现的过程就老师们课程意识的展现过程。就像户外体育循环游戏一样,那就认认真真把它呈现出来吧!不仅仅是在环境创设中通过创设游戏墙来留有孩子们的学习痕迹,同样的,在晨间谈话、在教学活动、在游戏组织等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要呈现出老师的课程意识。
第二,关于“相关材料的作品和相关作品的材料”。专家在指导中说了“相关材料的作品和相关作品的材料”这句话,这句话在老师环境创设中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后,在主题环境创设中,特别是区域材料的投放中,我想,都要以这句话作为指导语,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思考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以及主题与区域的融合就会有方向很多。以自然角的创设为例,我们在自然角中投放的观察记录本,有没有相关的记录材料,有没有提供相关的观察工具,不同的工具有没有孩子们不一样的观察发现,不一样的观察植物有没有孩子们不同的记录内容等等。作为老师,只要不断地去寻找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挖掘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下的具有可能性地生长点,那么,我们的课程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孩子们的经验也会不断累积和丰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隐含着大量的课程意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创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