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怀左同学
01
前两天我们在微信公号做了一次【大学解忧杂货铺】活动,针对很多大学生的问题,以语音的形式提供了详细解答。最后统计,一共收到了200多条形式多样的问题,而其中被提问最多的,便是独处的时候,该如何度过。
很多人受不了独处,他们觉得寂寞难耐,总想找些事情来做。
在提问中,一位学妹说她害怕一个人做事,觉得一个人学习不踏实,当不知道别人的情况或者身边没人陪伴时,心里会莫名慌张。很多人表示赞同,所以发展到后来,尽管不赞同舍友或朋友的很多做法,但还是跟着一起做了。
当初刚上学时雄心万丈计划着要做很多美好的事情,后来几乎大部分时间都辗转徘徊在宿舍中度过,问起时,回答是:都怪舍友。
上课时,必须三五成群;去图书馆,一定呼朋引伴。一个人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嘴上说着一群人热闹,其实是害怕一个人时的寂寞与无聊。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那年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约好了一起准备考研。暑假过后再给他打电话时,他说不打算考了,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
记得那时我还一直鼓励他,后来他听烦了,和我说了事实——本来规划暑假在学校认真备考,但一不小心就和舍友打了两个月游戏。
想来这都是借口,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心定不定。害怕独处,其实正是内心虚弱的表现。
因为无所事事的人,最怕独处。
02
很多人说他们本来有很多计划,后来都因为一个人太寂寞而放弃了。其实事实是他们后来主动打破了独处的状态,然后计划自然也就被搁置了。
这里有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究竟是一个人时做事效率高,还是一群人时可以把事情做好?
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上学时一个班里有很多人,但上课听讲需要我们自己认真听,下课完成作业需要自己独立做,一群人哄闹往往发生在玩耍或者抄作业的时候。工作后,任务需要我们高效率完成,即使涉及到和别人配合的部分,也需要自己独立将属于自己的任务做好。
再联系其他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上面那个问题的前后并不是对立关系,因为我们无论是单独作战或者团队作战,都需要把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做好。
而属于我们的最好增值期,正是我们独处的时光。
记得我之前每次放假总会带很多书回家,但计划没有一次可以按期完成。有时候会被朋友约,有时候家里会来客人,有时候会和父母聊天,进程经常被打断,后来索性回家不再带书了。
于是我非常珍惜在校的时光,因为早出晚归,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有时候也会担心这样做是不是会被室友排挤,但担心后来还是被做事的高效率压下去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实感油然而生。
后来独立性越来越强,很多次旅行,都是我独立完成的。这样的独处经历,让我拥有了独立做决定独自行动的能力,让我敢于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正是那段时光,我做成了很多事情,积累了很多能力。
想来,存在感不是别人给的,当你独自活成一颗星时,去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03
有些人因为暂时的寂寞选择了爱情,后来却因为吵吵闹闹收获了冷冷清清。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独处而做出的刻意选择,最后也会得到一些从一开始便预设好的答案。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成语“按部就班”,当我们必须面对一段独处的时光时,最应该做的,是大胆拥抱它,然后好好利用时间,做好自己。
害怕寂寞的人,首先浪费的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时光,然后会把一些本来不是爱情或友谊的感情,误认为天上掉下的救命稻草。
但这样的热闹,其实是一种逃避和背叛,大多只能持续一阵。
深究这种原因,更多也是内心的虚弱和不健全,是一种内在的不相信: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潜在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发展和未来。因为不敢直面内心深处的不信心,所以很多人放弃了真正可以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安全感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流浪者。本以为融入人群可以让自己活得精彩,但芳华散尽,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孤独的小孩。
越是寂寞,越要直面恐惧,走过去,我们也会长大一点。
04
两种人格:一种是独立人格,另一种是讨好型人格,前一种是我们推崇的,后一种,是我们所排斥的。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可以独立思考,有原则,有很强实践能力,他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精神权威,不害怕寂寞,自信而又勇敢;而讨好型人格,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弱小。
如何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如何才能利用好独处的时光?其实我们可以改变下讨好型人格的方向——讨好自己。
先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规划一下需要做哪些准备和行动,之后去认真执行。当我们真正忙起来之后,所谓的存在感,其实会发自内心。
从这个角度来讲,害怕独处,也是因为太闲。
所以后来,我每个阶段都会主动去找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一个目标实现时,紧接着会有第二个目标,同时培养起高效时间管理的习惯,管理生活,先从管理自己开始。
这一定是一个正相关的过程:主动寻找目标,积极完成计划,得到的成就感会不断激励自己,然后自己会更加主动规划时间,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
如果这样,相信你巴不得希望多一些独处时光。
网友评论
我只是一棵小草 普通又顽强
我百折不挠 生命中遇到过很多人 他们给我以希望 以绝情
我从未惧怕黑暗 做着自己的女王
在心中默默感谢孤独 宁在孤独中称王 也不愿在繁华中为奴
却也在期待 终有一日弃下所有伪装 抹去肩头的残阳
沉浸在温柔的世俗中 拥抱自己的骑士
在别人面前就讨好他 独处的时候就讨好自己
现在打算改变讨好型人格
我就属于那种随波逐流的人,和大家一起逃课,一起睡觉,一起去网吧浪,室友每天早出晚归忙自己的事情被我们嫌弃,认为他不合群。……
直至工作之后才发现,想一个人安静的待在图书馆看一下午书都成了奢侈。偶然的一天我去省2图书馆看书,静下心来,才发现,原来这才是我想要的独处时光。好不容易思绪跟着作者远行,却被领导或者同事的电话打断。在大学,每天大把的时光,图书馆也不像社会的图书馆那般拥挤。或许,你在校园的图书馆还会邂逅坐在你对面的女孩子,提前结束你的单身生活呢。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回到3年前,把上午9点仍然沉睡的叫醒,把课堂上玩手机的我骂醒,把在网吧娱乐的我推到图书馆。我们学校面积不大,但是图书馆却有三栋楼。而我,却暴殄天物般的不去看书。
好在现在我早已发现读书的重要,和渴望和作者对话的感觉,我每天都抽时间看书,写下些许的感悟。
中考完了,成绩还没有出,不管怎样,高中我要抛弃所谓的友情,自己独立地做一些事情。
越是寂寞,越要直面恐惧,走过去,我们也会长大一点。
(我在用公司的账号发这个煽情的话啊,会不会被领导骂)
fighting。
但是这个世界还是普通人居多。说说我身边朋友的经历,我在一个专科学校念书,学校氛围差不说,还总有些人莫名其妙嘲笑你,你周末晚上九点从图书馆回来,一进宿舍,马上传来室友的“关心”:“哎呦,咱们的学霸回来了!”
当你觉得自己大学生活很迷茫,去买了本人生规划书《大学生的坟》来看,又有人说:“你好优秀哦,我们以后就跟着你混了,哈哈!”
学生时代是一个脸皮比纸薄的年代,一些内心不够强大的同学,就会被身边的庸人说死了。
在这样一个环境,一个学校能自己熬出来的人,估计不到5%,这就是现实。
那其他的人怎么办?
我想说,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说干就干,但是一群人才可以走的更远!
我大学独自一人创建起百人演讲班、晨读班,大三时办过个人分享会十余场,勉强算是我们学校5%当中的人。
我不是一个人在熬,如果我自己熬,我肯定熬不过去刚开始一个人的孤独无助,我当时的圈子是在朋友圈(一个人在校外参加大学生学习活动认识的),我们都是一群不甘堕落的人,所以我们都在自己的学校办自己的团队,我们几十个人在群里互相鼓励,互相交流做事方法,互相关注,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快乐的,因为有人同行,虽然是在线上,现在我们的群已经有将近800人了,还每天都在分享大学成长的知识干货。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班长打击我,说我不可能做成演讲班,因为我大一连个班干部都没选上,我当时真的有一丝动摇了。但是我当天晚上在群里看到有一个女生说,她辅导员说她想在学校组织100人去徒步旅行简直是不自知,她当时说您等着看,当时群里一片叫好,我被刺激了,心想,人家一个女生都这么坚强,我这算什么?
所以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线上正能量的圈子,和一群上进的人抱团取暖,最终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这个世界上厉害的人就那么一些,我在校外接触过很多校友成就的企业家说,他们年轻时也想成为马云了,现在才慢慢释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潜力,你要选择自己的方式变得更优秀。
现在我不明白为啥我还在做着坐在高中教室准备高考的梦。可能是因为自己真的对大学很不满,不过我也快实习了,也没啥可遗憾的,唯有考研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孤独并非坏事,反而是好事。
如何好好利用好自己孤独的时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值得深思的问题!
很认同你的说法:孤独是由于太闲。
刻意合群的我,害怕孤独的我,每天和充满负能量的人在一起。
现在起以后独立一人,高效备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