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营养》作者林文采博士,马来西亚籍华人。提出“心理营养”的概念。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推荐序”摘录:
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需要足够的营养才能长大。
第一种营养: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第二种营养: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第三种营养:世上没有一种叫作“非此不可”的事……
第四种营养: 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2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对自己说“不行”……;也就能做好孩子的好父母!
3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4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我们为人父母者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两个字,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后“教育”让孩子知书达理、令行禁止、敏而好学、从善如流。我们希望“教育”来塑造我们和孩子之间良好的关系……只是,“教育”二字带来的强大使命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我们与孩子之间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
5其实孩子们天生就知道,他们需要父母,他们依靠父母,所以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们是不会去故意破坏这种关系的。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6如同种子一样,生命原本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无法展开!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生命有无穷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生理营养,身体就不会健康;没有心理营养,心里的巨大能力也就无法实现!
7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还有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父母只要给了孩子足够的心里营养,就能够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有价值感的,有安全感的,有爱的能力,并能与人连接的能力,心里营养是幸福人生底层的代码。
7岁以前,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有特定的最渴求的心理营养,这五大心理营养,每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充分获得,如果没有一开始就给孩子,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0~3个月),尽你所能的来满足我,爱我,尽管你不知道我好不好看,乖不乖,孝不孝顺。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生命中,我最重要。(0~3个月)妈妈生完孩子以后,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促使妈妈心甘情愿的为孩子提供一切。满足孩子一切需求的人会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是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4个月~3岁)是孩子要和爸爸妈妈剪短心理脐带的过程。这个时期,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首先,妈妈的情绪要稳定。其次,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得到“用情感和别人维持联系”的安全感,分离将不再是困难的事。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
(4~5岁),孩子有了“我”这个意识,这个时期,爸爸的重要性大过妈妈“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孩子会记一生,开心一辈子。得到父亲肯定的孩子,会有更好的性别认同。
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
(6~7岁)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学习情绪管理,与人相处,什么态度来面对问题,等等。
天生气质,是指孩子在出生时就带有的性格倾向。早一点观察到孩子的性格倾向,父母和他的相处就会更轻松,养育也更有策略。
人的天生气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乐天行、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具备以上四种气质,只是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性格中占比最大,因而显现,为我们的主导气质。
我们打算养一株植物,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是一周怎么样的花?需要哪种肥料?需要多少阳光多少水;植物的天性各有不同,有些喜欢阳光暴晒,有些去需要躲避阳光,有些需要大量水分,有些浇水太多,反而会枯萎。
同样的道理,但我们养育孩子时,也要通过学习去发现:他属于哪类孩子?他在哪些方面更有天分?又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
在有天赋的方面要多鼓励、给他机会,让他在这个部分充分发展。在容易出问题的方面,则及早引导孩子,规避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养育的过程,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比较开心,他有更多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事情做得更好,获得更多成就感。而如果找错了方向,孩子也能长大,但可能不会长的那么好,因为他没办法,把自己最精彩的部分展现出来。
乐天型孩子的养育关键词
1优质关系
乐天行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很好的亲子关系。因为他最在乎的就是关系,如果关系不好,父母别想教导他。
他的逻辑是:我不在乎其他东西,只在乎人。我只有在乎你,才会在乎你的感受,只有在乎你的感受,才会在乎你教导的东西。乐天行很愿意讨好人,但前提是我必须喜欢你。
对那些想要加强引导孩子部分,一定不能用批评的方式。而是假孩子做对、做好事情的时候,表示有兴趣:“你能不能讲给我听,你是怎么做到的? ”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讲得很详细,孩子越讲就会越兴高采烈,然后也会越做越好。放弃批评,在良好亲子关系基础上,正面关注他,引导他。
2打温情牌
和乐天型孩子相处时,如果父母能学会用温暖的情感引导,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比如,你想让乐天型的孩子跟长辈打招呼,如果你说: “如果你看到爷爷,叫爷爷,你就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那么孩子多半不会买账。但如果换个说法: “如果你看到爷爷,叫爷爷,他心里会感觉很温暖。”这个话它就能听进去。他能听进去的,总是和个人的感情有关,特别是正面的情感连接和调动。
比如孩子打人,你说:“你这样做很不好,这样做不对,人家会排斥你”,这是负面结果的警示,对他而言没有作用。但如果你说: “妈妈很在乎你,非常爱你,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他就比较能听进去。
能激励乐天型孩子,让他尽量自我约束的,只有跟别人之间的温暖情感。
3计划和责任
要提醒的是,孩子不是 “任务导向型”,也就是说做完、做好一件事情对他人,不是最重要的,他最注重人和人的关系。这样一种特质的直接结果是,他会为了关系,忽略自己的责任。
因此,这个部分的短板需要父母从小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做了选择、承诺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负责任。这样的孩子面对别人的要求时,很容易一口答应到,但在面对过的压力使用,容易逃避、放弃,只有刻意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坚持力更持久。
另外,因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关系,乐天型孩子很容易没有计划性。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多想、多找资料,做了决定、选择,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