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冰千里
你可以先阅读前三章::写下“我想要什么”,然后不停追问(1)写下“我想要什么”,然后不停追问(2)写下“我想要什么”,然后不停追问(3)
假设你知道了自己想要的、克服了阻抗、开始了行动,也正在坚持,可能还是没有实现。
因为你忘记了一个终极命题,除了出生之前、死亡之后,没有绝对的自由。
所有你想要的必须在这个范畴。很多时候欲望驱使,人们往往超越了这个范畴,只有超越生死的人才可以超越自由,因此,最后我一定会提醒你注意这一点。
那么,现在写下这个问题:
你想要的东西可以用生命去交换吗?就是现在。
立刻回答不能思索,马上写下答案。你可能会写到:“是的,我会!”这是你的勇敢,这也是事实,因为现在是真的让你用生命作为交换的。
“我想要过上我自己说了算的生活”的那个人一定不会这样写,他会有条件:
这样的日子我哪怕过一天然后死掉呢。
多数人也不会,你还并没得到想要的就死掉,就永远无法得到了。心灵写作的本质,是教会你如何活得有价值、有尊严、有意义,而不是让你为自由而死,因为你还没弄明白自由是什么。
最欣慰的死去是回顾此生没任何遗憾,为了自己想要的奋斗过、用过心,终究你要明白的,也并不是死去这一瞬,而是活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事实上,你的价值在过程里,而非在结局;你的自由在使命之中,而非独绝于世。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年近五十依然唏嘘蹉跎,满面愁容。有一次我们聊天聊得很深入,大约是半个咨询的样子,越过他稳定的家庭、不错的收入、我看见了他不快乐的源泉:
想要的一直没得到,不想要的天天敷衍行事。
我拿出一支笔让他写下来:我想要的是自由行走,去世界各地边旅行边摄影、写作;可这三十年我却一直在小学当语文老师。
写下之后他苦笑了一下,接着恢复了满面愁容。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尘世流转中的你我皆在八苦之中修行。困扰我这个朋友的正是这两苦:求不得、怨憎会。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无法摆脱,原意大多指的是人与人的相爱相杀,在我看来,事业工作也同样适用。
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自由与责任。
后来,从我们的聊天中得知,朋友想要的不是不可以得到,而是他牺牲了这个部分,论财力、论精力都没问题,摄影是他的爱好,写作是语文老师的强项,“牺牲”的原因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卧病在床的妻子,放不下辛劳了半辈子的工作。
你看,在这两端,我的朋友不能平衡,从而导致了悲伤苦闷。从心理角度分析,他想要的诗与远方是内心一种感觉,若真让他辞掉工作、舍弃妻子走向全世界,他未必真的快乐,且不说内疚和遗憾的折磨,仅仅是道德感的束缚就让他难以快乐。
所以,在“我想要什么”的最后关头还差一步,那就是“平衡”。
这就是你完成了上面种种无法到达终点的原因,内心依然有两个声音,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往后拽你的动力看似来自外界困境,实则出自内心。
这个动力是潜伏者,藏在潜意识之下,你离想要的成功仅一步之遥,却又触不可及。现实中是各种意外发生,此刻,心灵写作会帮到你,具体请点击:寻找相似的感觉。
是的,这种万事俱备依然不可得的根源不止这一次,而是发生过好多次,只不过这次让你记住了,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这个练习的最后一步:
在责任中寻找自由,从而达到平衡。
就像我这个朋友,他可以这样写:
我如何在现有模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我想要的?
只要他开始写下这句话,就已经找到答案了,甚至你都可以替他找到答案:
假期去旅行、摄影、写作。
安顿好工作和妻子,请个长假来次一年的长期旅行。
现在做准备,买房车等退休后拉着妻子周游世界。
对吧?!所以关键不是这个,而是内心深处的“不平衡”,是他的“牺牲”带来的遗憾和不满,是内心的“无意义”感。
所以,当他写下这句话并愿意思考,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在正视冲突带来的不平衡,并在责任中寻求自由。
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真的接纳。从“委曲求全”到“接纳”之间的距离,隔着一个心灵书写和无意识探索。
你最终需要懂得,真正想要的是一种使命感,是要承担责任的,你的责任感有多大,自由度就有多强。
绝顶高手从来不是在擂台之上,而在寻常百姓之家;英雄从来不为一己之利,而是救民众于水火;佛祖从来不是自我修炼,而是普度众生。
责任,不是你要为他人、为社会承受什么,那不是责任,是压力。责任,是你要由内而外的散发,是忠于内心的选择。你真的要去滋养自我和疗愈他人,而非彼此消耗。(end)
疗愈写作向你征稿啦:嗨,疗愈写作向你征稿啦!
你好,我是冰千里,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重度孤独爱好者,主攻亲密关系、书写治疗,这是《让写作通往疗愈》系列第42篇,记得关注我公众号:冰千里心灵写作
网友评论
冰千里老师文中的这段话点醒了我:“责任,是你要由内而外的散发,是忠于内心的选择。你真的要去滋养自我和疗愈他人,而非彼此消耗。”
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