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知识的工作者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并非是他现在已经拥有的知识,而是他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学习、使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1、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权力的转移》一书分析道,人类历史上权力的来源已经从暴力、财富转移到知识。
2、知识管理由五部分组成: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
3、竞争最高的境界就是持续的创新,把山寨和跟从者远远的甩在后面。
4、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字化信息的总量为4870亿G,如果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全部打印成书籍并排列整齐,他们的长度将是从地球到冥王星距离的10倍。
5、知识的显隐性之分,大学生在课堂上和读书上学习的都是显性知识;隐形知识的显性化是现代人的一项必备能力,如果不能显性化你的知识,就无法建立你的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很难做大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复制的难度大,因此难以快速发展。
6、最先把隐形的知识显性化。谁就是这方面的大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讨论,回答提问,需求的压力,工作分解,流程分析等;
7、不能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述知识,表明对该领域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
8、知识与信息不同,知识除了要靠经验去消化汇集来的信息,还要去验证、思考、甚至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对信息的复述,是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的有效手段。
10、如此之多的知识,让人眼花缭乱,要有学习目标,才会发现那些知识有价值,值得自己花时间去读。所以学习知识的第一就是确认自己的需求,学习方向。
11、没有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就无法正向的积累有用的知识,就无法有效的积累竞争优势。
12、一个知识的工作者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并非是他现在已经拥有的知识,而是他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学习、使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13、同时要学会推销自己,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东西,这就需要一个知识的共享和传播,这个工作要主动去做,比如你可以在你们共同的交流平台做一些发表。
14、对于正在读书或者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可能很难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其实35岁之前都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原来你的目标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毕业时候应该尽可能多尝试,有机会就参与下,从而尽快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战略。
15、随兴趣学习,虽然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但是能带给你竞争优势的东西却不多。
16、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会失败。
17、知识结构的三个层次:基础层次,大家都知道的,所谓知识工作者的必备的文化素养;中间层次,较为系统的本专业知识,一个大学生应该是具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是大家追求的,被人家奉为专家。你从事的这个行业的最新成就,技术发展,动态知识。
18、"文化昆仑"钱钟书怎么养成: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而且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不断添新,所以他读书多,也不容易遗忘。看来伟人也是慢慢练的。
19、对于知识的复述,如果复述的比较系统,说明你学习的东西已经掌握了,可以找一个人向他复述你的思路和知识。
20、学习什么?首先确定学习方向,然后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全貌;跟踪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在实践中学习与创新。
21、提高对信息的抓取能力,有效利用搜索引擎;身边的专家。
22、网络和电子读物,更适合浅阅读,专业的书籍还是纸质版书籍。
23、通过共享知识形成别人对你的认识,控制别人对你的感觉。主动共享知识,让别人对你有印象,让别人敬佩你,你就有机会了、突出自己的优势,特点,能力,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信任你,认为你靠得住。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24、不能满足于认为自己知道,你必须有意识地区做显性化的工作,必须有意识地让别人能明白你的道理,可以想象如果很快就有一场演讲,关于这个道理的,你该怎么讲好呢。
25、知识的复述,显性化的过程,还有共享的一系列的方法都有助于你对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有助于你对知识的理解。
26、为了个人学习和成长得更快,为了能在某一个知识领域中成为名列前茅,你应该多说,多写。最简单的方法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开会发言,提问,听取反馈,写博客,写论文;日积月累,体会更深,学习速度更快,个人成长更快。
27、当年万科的董事长不擅长写作,但是后来开了博客后笔耕不辍,文笔和口才都是可以锻炼的。而且这是你和人沟通的基础。
28、只有高水平的朋友才能跟自己产生有价值的互动与交流,才能相互促进更快的成长。主动知识共享,把自己推销出去,让人家知道你也是高水平的人物,才能结交高水平的人物。
29、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共享对象,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在知识共享中不要故意炫耀和卖弄自己的知识,要尽量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区传递你的知识,尤其不要满口或者整篇都夹杂着外语和专业术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对于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的表现,同时也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知识的传递是一种对等的关系。
30、知识共享的范围:对于毕业五年以内的人,建议知识共享的范围以你所在的机构和同事、同学朋友为主,这个阶段的知识共享主要以提高自己知识学习的效率、让别人了解你的个性和能力展示你的潜力和学习精神为主;
31、在所有的共享中,你在单位内部做的知识共享是你个人发展的基础。故而,如何建立一个共享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2、知识共享的一个例子:向你的朋友发送邮件,一周发送一份,内容为问候,自己写的,以及采集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坚持再坚持,她沟通的方式使得她的能力以及业务都得到朋友的认可和
33、个人知识共享第一步的工作就必须考虑如何将你的知识在你服务的单位内传递和传播,帮助单位好你的部门提升业绩,建立竞争优势。
34、可以整理出自己的一份专业出版物,里面包含网络、报纸、杂志等内容。
35、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做是一种结果。
36、大学之前追求的是知识的广度,追求门门考试的高分;大学之后应该追求的是知识的深度,建立个人竞争优势。
37、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显性知识,但却无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是缺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必须在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学习来掌握。
38、真正的知识使用高手,都是在摔打中成长的。
39、任何决策和判断都是在信息和知识不完全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而机会更是在信息和知识支离破碎的时候出现的,如果等所有的信息和知识,外部环境都成熟了再去行动,那么将与成功失之交臂,机会不再是机会了,所以说,知识工作者要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干劲,要敢于去尝试。
40、扬长避短,如果你更愿意执行,那么你就要找到那些更善于规划的人一起合作。
41、真正的胆识,来自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谓的胆识并非盲目决策。
42、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表明,有沟通意愿的人,才是心智健康的人,有合作能力的人,才是有前途、能成功的人。
43、有些人眼睛总盯着大城市,好单位,今天的好单位,很可能是你发展的陷阱,所以笔者建议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要找那些最能提升自己的地方,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好单位的地方。
44、大学毕业仅仅是给你的高收入提供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你必须持续地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你还要掌握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的知识和技能,你要学会表达和展示自己,uehui将知识与你的工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你的竞争力才能越来越强。
45、出来创业,是将你的知识产品化,服务化,如果想做大,一定要让这种产品可以复制,研究不同客户需求的共性,开发自己的产品。
46、创新是对原有的资源重新整合,发明是有所不同,包括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7、知识创新具有的几个特征:创新价值体系;战略商业网络,合作战略;消费者潜在需求.
48、知识创新更重要需求来自于人的内心:对理想的激情与追求,对个人梦想的执着。
49、知识工作者需要三心二欲:好奇心,怀疑心,进取心,求知欲,创新欲。
50、右脑训练法:音乐调动想象力;发散联想促进散发思维形成;词汇情景联想训练让你的思维走的更远。
51、奥斯本检核表法《创造性想象》引导个人在创新的过程中对照9个纬度问题思考,从而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52、制作思维导图法,放射性思考为基础,协助人们平衡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进而促进人们的学习与创新。
53、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应该多多接触自己圈子里的人和事物,兴趣更广些,心态更开放些。
54、作为一个管理者,管理学的最大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55、如果你想用上面的方法去让自己发光发热,你会发现虽然自己知道,但是这种知道是支离破碎,不系统的,这就说明你需要再学习和实践,促进你对知识的掌握。
56、个人知识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个因素是你的知识的独特性;独特性有深,有博,深可以当专家;博可以整合资源当领导。第二个因素是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屠龙术虽奇,却无用,亦无价值。
57、博士学位和学术研究的道路能使人过上不错的生活,但走这条路并不是能带来金钱、荣誉上很大的收获,而更多的是获得人们的尊重和心理的满足。
58、如何让自己的知识升值:向前看三年,看社会需求;努力增强自己知识的独特性;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59、共享方式的选择,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笔者更建议选择你行业或者你领域内的该类网站提供的相应的服务,因为是同一个行业,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能建立你行业内的专业形象和个人品牌。
60、高级渠道,不如专业的杂志,专业的媒体,这样子你的传播会更加有速。
61、我宁愿让人们怀疑我心怀叵测,也不能说话暴露我的愚蠢。
62、现在很少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你,分析你,然后发掘你是一个人才,你必须主动地将你具有优势的、擅长的东西战士出来让人知道。
(关于《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的介绍,KMCenter同时推出了面向知识工作者的“
成长密码:个人知识管理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