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刚出生的时候,我特别迷茫,为了应对这种迷茫,参考了非常多的儿童发展标准,各种各样的。大体总结下来,就是在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等几大方面,孩子在某个阶段可能会达到的某些程度。
我记得当时经常用的APP,有各个阶段可以做的某些测试,客观上,可以让我知道接下来孩子可以在哪些方面多加练习,提供了一些思路。当然不仅是APP,还有很多其他的书籍和发展标准。
从噗噗出生开始,一直到噗噗两岁多,我还保持着每天睡觉前,要在脑海里回想一遍今天所做的事的习惯。可能就是这10秒的自我反思,接下来一天或者一周的安排都有了方向。
所以,我当年一直想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观察与评估的文章。因为没有观察,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候,我们会想当然,而实际上,孩子是另一个样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观察是评估的一种方式。而评估,会有利于我们知道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今天的分享,就是有关各种评估的方式。

方式一:各种发展标准
发展标准应该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评估方式,最简单的例子,孩子每次体检都会有身高体重发育标准等等。上周关于音乐启蒙的文章里,也写到了关于音乐智能的发展阶段:音乐启蒙┃音乐启蒙不仅仅是演奏乐器
1.发展标准的特点就是:
①容易操作并迅速完成;②相对比较客观;③全面性:对每个阶段的孩子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有一个全景式的描述;④向导性:重要的内容容易被记录,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注意事项:
①孩子的一些技能属于多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比如之前讲过的会唱儿歌和跳舞属于音乐艺术,也属于语言发展;
②不能把发展标准当成一个关于长处和短处的报告单,而应该看做是一份关于孩子如何发展的向导手册。这一点,应该就是我一直以来最看重的一点,是迷茫的灯塔;
③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技能指标有什么:对于每个年龄的孩子,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列出多少行为和技能标准是无止境的,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想列出的清单的详细程度。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查看很多发展标准的原因。每一种发展标准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有多方查看,获得更多资讯,在取舍下,才可以真正明白自己更关注的内容。
发展指标应该是最易操作最普遍的评估方式,如果需要,可以给我留言,我可以提供一些发展检核表。

方式二:访谈法
访谈法指的是与孩子的其他照料人,包括老师,聊聊孩子。只要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直接影响的人,都可以做一些“访谈”。
1.访谈法的实施:
①通过讨论孩子的正向积极的行为来展开谈话;
②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因为孩子在场,有一些话可能不方便讲,我们尽可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评价孩子,除非是有意为之的一种策略。比方噗噗有一段时间不吃青菜,当有人问起噗噗的吃饭情况时,我总是会特别强调,噗噗最近进步非常大,特别喜欢吃青菜。这种方法是我之前讲过的“睁眼说瞎话”,现在,她确实好多了。文章链接:包治百病|打人骂人抢东西不写作业撒泼打滚......有一招几乎包治百病
③谈话内容提前做一些准备,这个时候,方式一发展标准就用上了。可以根据发展标准里的一些内容展开谈话,比较有方向性。以语言和认知发展为例,噗噗这个年龄,观察到孩子是否:专心倾听;听从简单的指令;比较大小;辨别并匹配色彩;讲话能够别人听懂,会使用句子等等。
2.访谈法的内容举例:
①父母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空闲时间,都做什么活动,全家如何度过?这个可以作为和老师访谈的内容,也可以是自我反思。插一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写周末游戏分享的原因,因为空闲时间如何陪伴孩子,对孩子影响也很大。
②工作时间的长短;
③饮食睡眠习惯自我照料能力等;
④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孩子的方式;
⑤孩子目前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⑥未来的近期目标与采取措施:比方我一月份立的一个目标,是希望噗噗可以没事儿自己翻翻书,独立阅读的萌芽。
访谈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聊天,可以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孩子。通过聊天沟通,我们也会洞察到,每个直接照顾人包括老师的担忧,以及对孩子优点和潜力的进一步认识。这样也可以共同制定出,更适合孩子的更为合理的活动安排。

方式三:涂鸦绘画与书写作品法
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的作品也能很好地呈现出他们的状态与特点。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也可以看出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注意事项:
①写上日期和姓名;
②涂鸦绘画书写的工具,要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取用和收藏方法。比方颜料,有的小朋友就会到处涂抹,收拾起来很麻烦,甚至不可收拾。
③给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因为统一制式的绘画作品,虽然也可以看出来每个孩子的差异,但是孩子自由创作的作品更能够表达他自己。
这种方式是对前面两种方式的补充。突然想到,绘画的作用又多了一种。

方式四:多媒体资料法
音频视频照片,也可以是提供一种新的角度的观察评价方法。特别是孩子语言的发展,如果父母回头看曾经录下的视频的话,会发现孩子各方面显著的成长。
注意事项:
①有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会讲话;
②有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孩子更有理解力;
③录制多媒体材料,最好不要让孩子摆拍,也不要影响孩子的活动。只是尽可能起到一种自然记录的效果与目的。
④生动的多媒体材料会让孩子,更加直观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也可以给孩子带来自信心。也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大宝宝,也有可能会促进孩子对自己更加高标准要求。比方我是大宝宝了,我可以每天安排好我早上的起床流程等等。
⑤生动的多媒体材料,会更加展示出孩子的思维过程与变化。有一些细节可能重复去看,才会意识到。
最重要,是孩子人生的记录。即使空巢后拿出来翻翻看,也挺有意思的。

方式五:事件记录法
事件记录法,就是将孩子发生的事情,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可以是简短的,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再补全。
我最开始《噗噗记》,就是发现曾经噗噗小时候的记录,不好查找。看曾经的记录,发现还挺有意思,可是很多都略过去了,有一点遗憾,所以,开始找了一个地方,专门记录生活中的趣事。
客观上,我觉得,这些记录,帮助我进行了反思,很多时候,记录下来的时候,才发现曾经忽略的点。
真实生活和实际情境中的对孩子的记录,会更加帮助每一位父母,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已经能够做什么上,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上。会自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面对问题,我该怎么帮助孩子做到”。
注意事项:
①记录孩子的长处,而不仅仅是短处。记录下他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我一般是把不能做的事,藏在心里和脑子里,作为接下来要攻克的目标;
②记录事实,而不是观点:事实就是对事件的详细描述,看到听到触摸到的内容;观点就是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因为在日常交往中,多多少少,大家就会聊到孩子。我就发现,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用评价式的词语来描述孩子,自己的孩子或者噗噗。如果描述太多细节,可能也有很多人没有耐心听完。
③细节尽可能详尽,可能的话,可以记录下孩子的语言。电子记录一般自动就会带有日期,如果是纸质的,最好加上日期。
④可以先记录关键词,有时间的时候补充完整。我是发现我的记忆力大不如前,这在怀孕前就很明显,所以也不是生孩子的问题。以前工作中的事情,时间地点动作情绪等等细枝末节,我都可以记得特别清楚。即使不是自己的工作,也记得很清楚,所以同事还经常找我确认他们自己的事情。现在是不行了,所以,要改变策略,脑力记忆改为更客观的记录方式。

方式六:综合陈述
当以上所有方式,或者几种方式被应用,慢慢地,就会发现,可以形成自己的关于孩子的综合陈述。而且,对孩子的评估会更客观,也不会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略微不足而焦虑。因为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评价。
只是这个综合陈述,可以不用形成书面语言,毕竟,可能除了自己,也不用展示给别人看。但是即使只在自己脑海里,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以后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而且,这个规划是为孩子量身定制的。
综合陈述的内容,可以参考方式一发展标准的各项内容,这样会更有条理性。比方小宝宝从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总结;学龄前的孩子,就可以再细化一些,加上艺术、科学等等。

最后想说,其实大多数父母,上面的方式,都会使用了几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只是无意识的。看到这么多方式,不用焦虑,因为大多数人都已经在用了,再有意识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总结
各种发展标准、访谈法、涂鸦绘画书写作品法、多媒体法、事件记录法、综合陈述
今天就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