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拆书0105+龙小猫+你有重读的习惯吗?这样读书才不算白读!

拆书0105+龙小猫+你有重读的习惯吗?这样读书才不算白读!

作者: 龙小猫cat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01:02 被阅读42次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课总是让我们记好笔记。一堂课下来,每个人的笔记都是满满的。

可每当老师隔三差五提问的时候,我们总会存在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于是老师就会板着脸说:“我不是叫你们做了笔记的吗,全都还给我了?”

我们确实都做了笔记,有的笔记还是一字不差的,那为什么还是回答不出问题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学以致用。

一、活学活用才算读好了书

我们光记了那么多笔记,却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程度,当然也就没有理解笔记的内容,更想不出自己的答案。

同样,在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只顾摘抄了满满的一本笔记,而没有做到活学活用,那就跟死读书没什么区别了。

都说读书要掌握书中的精华,掌握精华就意味着一成不变的吸取书中的内容。而“活学”则是根据书中精华反思出自己的问题,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并且写出自己的评论。

就如毛泽东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所以在吸取书中精华以后,要时刻思考“为什么”,我通过作者的思想又“想到了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学到了书中的内容。

而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说不定又可以在自己的所思所想中发现更多的想法,然后把它记下来,这就是以后写文章能用到的独一无二的素材了。

那么,想要保持这种活学活用的状态,就只有靠不断的输出了。只有输出才能让你主动做到活学。

如果我们读书只是一个劲儿的往下读,只进不出,那么到头来什么也掌握不了。在你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很多思想的灵感以及与作者不同的看法,但你却没有靠输出把它记下来,那这种灵感和想法,将会在你合上书的一刹那,也一起跟着消失。

输出的内容就是你灵感的火花,这种火花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抓住,那就太可惜了。我们要想真正的消化书中的内容,就必须得不断的输出,输出才是你对一本书最好的解读。

就像查尔斯·布劳尔说的那样,“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

二、重读使人明智

由此可见,只有输出才是保护想法的利器,也是自己的思想所在。但我们要想保证不断的输出,只读一遍书就够了吗?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给了明确的答案,只靠读一遍书是不行的,我们还得必须会重读笔记。

也许你会觉得,当时的想法是乱七八糟的,现在根本不想读第二遍,而且写过一遍笔记,已经对书中内容有印象了,何必再重读一遍笔记呢?

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与平时我们说的“炒剩饭”是两码事。剩饭越炒越没营养,而重读笔记却能从自己当时想法的基础上,再产生新的灵感。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便是这个道理。

灵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灵感。而是要去寻找,而重读笔记便是寻找灵感的一条捷径。

在我们读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作者表达的一个思想观点,在我们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始终都想不明白,但当我们第二次从自己的笔记中又读到了这个内容,或许就会茅塞顿开,一下就思想通透了。

而在我们重读笔记中其他内容的时候,相当于又一次重复记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三、重读习惯的培养

那么这就得让自己有一个重读的惯性,从而让潜意识来支撑你读第二遍书,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点方法来养成重读的习惯。

1、规定自己几天重读一次,或者是每周重读一次来养成自己重读的习惯。

2、或者用便利贴贴在经常看书的显眼的位置,时刻来提醒自己,什么时候该重读笔记了,到时候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改变自己的计划。

3、以手账的形式来制作笔记,让笔记丰富有趣,这样每每看着都爱不释手,自然会翻开重读了。

4、将笔记放在自己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当抓耳挠腮都想不出写作内容的时候,就会顺势将笔记拿起来翻看了,自然就达到了重读的目的。

总之,要想真正的把一本书读懂读透,光死读书是不行的,必须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然后产生出属于自己的思想,就算是达到了读书的目的。

读书必须要思考为什么,若只为了读而读,不去思考自己的看法,那么最终只会随大流,没有自己的见解,成为一个“伪读书”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0105+龙小猫+你有重读的习惯吗?这样读书才不算白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c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