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的经历和作品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就像那篇经典的《圣彼得堡的留恋》中说的,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是的,作者的经历决定了作者的格局、作者写作的题材和主题思想等各个维度,当然包括作品中人物的偏好和命运。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认知的唯一来源。作为深度认知的写作活动,必然需要作者有相应的实践基础,虽然会存在天马行空的天赋型选手,但几乎所有的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必然和作者的亲身经历相关。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作品就是和他的生活环境非常相似,甚至某一方面可能是他生活的高米店村的缩影。
而被文艺青年们奉为经典的张爱玲的作品,离不开上海那份市井小民的算计、十里洋场的风光,甚至可以读到淅淅沥沥的梅雨季节的湿漉漉的感觉。
那么作者的经历具体决定什么呢?
1.决定作者的格局
生活在小富之家、贫困家庭的人写不出江湖风云、国际国内大时代的各种变迁。就像《红楼梦》,没有经历过封建贵族家庭的奢靡生活方式,没有经历过相应的生活观念的培养,那绝不可能写出那样让人身临其境的生活场景来,也不可能让人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2.决定作者文章的题材
军旅作家会以军队为背景,因为他接触的大多是部队的生活场景。农村出身或者有过在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愿意写农村题材;城市生活的,愿意探讨都市生活情境中人的思想变化。
因为个人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对某一方面的熟知程度,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才最不容易写错,最容易写出精彩。
3.决定作者的某种感情走向
在这里,可以探讨一下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女士的小说,可以发现早期的小说基本上是父母不认同的感情,比如《窗外》;中期呢,经常出现为“小三”说话的感情倾向,最为明显的,就是《新月格格》。
实际上这些小说,是与琼瑶女士本人的婚姻和感情生活非常密切相关。
不仅仅言情小说,即使是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也很容易窥见作者的感情倾向,窥见作者心灵深处某一方面的伤痕。
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心灵的外露,也就是说,作品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折射。作者的个人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灵,自然也会影响写作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