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主席诗词(1)

作者: ReelRed | 来源:发表于2020-09-13 10:47 被阅读0次
贺新郎
别友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堪那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主席的诗词,一直在读,但是每次都是泛泛而读,并没有理解其深刻涵义,从今天开始,将细细品读。不过认知有限,只能说是尽量去理解去感受。

这首《贺新郎·别友》是主席写给亲爱的夫人杨开慧的。“贺新郎”是词牌名,“别友”是题目。这里用“别友”做题目,而不是用“别妻”,显得别致,而且说明杨开慧在主席心目中是知已,是革命的战友,相互之间是平等的。诗中一句“算人间知已吾和汝”真是感人肺腑啊,充分表达了对杨开慧的信任和一往情深。

这首词是主席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再转广州,参加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旅途中因思念妻儿写下的。1923年4月,主席离开长沙去上海,杨开慧欲与同行,但是当时“二七惨案”刚过去两个月,革命形势严峻,因此主席不同意,二人起了争执。为了说服杨开慧,说明夫妻间过分依恋不利于革命事业,便手录了元稹《菟丝》中的几句诗(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赠给杨开慧,结果杨开慧见诗后产生了误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词中写有“知误会前番书语”。

杨开慧生于1901年,1923年不过二十二岁的年纪,纵然是大无畏的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的妻子与母亲,她对丈夫有所依恋完全可以理解。当然如果生活在现在的时代,资讯发达网络畅通交通便利,我想杨开慧断然不会提出要与主席随行的要求。

这首词的上阕写诗人与爱人即将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痛苦之情跃然纸上。“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简单几句,写尽了双方的悲伤痛苦,“苦情”二字,读来令人动容。最后一句“人有病,天知否?”诗人对天发问,说明痛苦到了极点。

诗人是心忧天下的革命者,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所以诗的下阕,“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在写了自己离别时极致的痛苦感受之后,接着写道“凭割断愁丝恨缕”,就是说要先将个人感情上的牵挂割断,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主席的诗词结尾部分,总是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诗人最后写道:“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待到革命事业成功之时,我们将重新团聚,比翼齐飞入云霄。

那番景象多么令人神往!

相关文章

  • 重读主席诗词(1)

    贺新郎别友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更堪那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

  • 重读主席诗词(2)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 重读主席诗词(4)

    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

  • 重读主席诗词(5)

    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

  • 重读主席诗词(3)

    菩萨蛮黄鹤楼一九二七年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

  • 重读主席诗词(9)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

  • 重读主席诗词(6)

    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

  • 重读主席诗词(7)

    如梦令元旦一九三〇年一月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不知...

  • 重读主席诗词(10)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运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

  • 重读主席诗词(11)

    念奴娇昆仑一九三五年十月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隘,人或为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主席诗词(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jn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