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隐侯八咏楼
【唐】崔颢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崔颢擅于登楼题咏,写黄鹤楼让李白罢笔,黄鹤楼遂名盛千古。崔颢还登临过浙江金华江畔的八咏楼,也赋诗为记。
八咏楼原来叫玄畅楼,是南朝齐梁年间的文坛领袖沈约在齐时做东阳太守主持修建的。楼成,沈约高兴地作《玄畅楼八咏》记事抒怀,后来大家就把玄畅楼称为八咏楼了。
崔颢这首诗第一联就先叙沈约盖楼的旧事。不过他记错了时间,沈约当时是南齐的东阳守,入梁后,没有任过此职。“梁日东阳守”,改为“齐日东阳守”就符合事实了。为官一任,留迹一方。欧阳修有平山堂,白居易、苏轼有白堤、苏堤,柳宗元有柳州柳,也都是千古佳话。登楼远眺,一览越中大地,是东阳郡守的情意,也是后来登临者发思古之幽情的发端。
崔颢登楼,绿窗明月,楼的风姿犹在,所见的风景亦与古人同,但是主持建楼、登临赋诗的前太守已无处可寻。
怀古之后继之以写景。傍晚时分,金华江无声无息,汩汩流淌。小谢有“澄江静如练”的名句,用比喻的手法,用颜色来写傍晚长江的静美。崔颢则是以山猿啼叫的声音来衬托晚来金华江一带的寂静。小谢的长江静而美,崔颢的金华江则静而凄。“余霞散成绮”,小谢写傍晚的长江,以天边的晚霞作映衬,以静衬静,拉开视野,纵横天地,表现阔大的场景。“川长数塞鸿”,崔颢以边塞的飞鸿作关注点,以动见静,在开阔的平野上,归鸿点点去远,可见视域的延展无边。
登临望远,必然感慨辐辏。尾联抒怀。点明登楼时间是傍晚,与上联的写景相挽。斯时,崔颢游目四望,白云悠悠,清江漫漫,天地无边,昔人已去,古贤遗风不可再见,不禁怅然生憾。
但是,崔颢追怀的先贤遗风究竟是哪些,仅限于沈约?包括但大于沈约?其他古贤?就不得而知了。
最是无情唯时间。不管怎样的先贤,终不免“青史古人空”的谢幕。纵然史书中有记,那些记录,之于离开的古人,终究是不同的事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