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新感悟。
多写长久笔记
在哪里写长久笔记呢?就是在flomo上啦,也可以在自己的笔记系统里面。但是,要注意的是,要远离文件夹,可以建标签,可以建链接,但是不要建多个文件夹或者笔记本。
flomo上有一个卡片回顾的功能,非常方便回顾。为了弥补没有文件夹分类的损失,我们需要多回顾,多建立笔记间的连接。而分类则会割裂笔记间的联系,割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懒惰,以为笔记可以随时调取。随意调取的笔记,大段摘录的笔记,是被安排在文献笔记里的,我的文献笔记则采用了图书馆的分类法,还挺复杂。
放在在长久笔记里的笔记,一定是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不要让别人的想法寄生在我们脑子里,不要让别人的话影响我们自己的发挥,即便我们自己的想法不如原作者完善,但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无法写出自己的话,索性扔掉,它并不属于自己。也因为如此,在后期创作中,拿着这些卡片,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甚至不用修改任何的一词一句,因为那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字。
多写短篇,少些长篇
尤其在小白阶段,在话题开展前期。
我们应该迅速将话题的骨架撑开。整体骨架设计完成并稍微填充后,就可以发现重点在哪里,哪里不重要可以删掉。如果一上来就长篇大论,把一个细节写扎实了,就很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宏观设计,再微观填充,再宏观微调,再微观微调。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阶段处理,不频繁切换视角,这样就让大脑安心思考,让内容既有完善的框架,又有丰富的血肉。
要多写flomo笔记,小步快跑,避免长篇大论,除非必要。尤其是在小白阶段,在话题研究初期阶段,毕竟船小好掉头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