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书摘十三

作者: 简单d123 | 来源:发表于2021-05-16 07:46 被阅读0次

                《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叔本华

第三章财产,或人拥有什么

财富与政治目标

一个生来就衣食无忧的人,多少都会有些独立的思想倾向。

伏尔泰所直率表达的主张:“即便我们只有两天可活,也不值得花一时半刻向那些卑鄙无耻的流氓卑躬屈膝。”

如果房屋的狭窄环境限制了你力量的发展,想要站立就很困难。——朱文纳尔

在政治生涯中,人缘、朋友和关系就是重中之重,想要在晋升的阶梯上一步步往上攀登,甚或最终登顶,都需要他人的扶持。

若以政治目标为人生追求,身无分文地被抛入世间可能会好得多


第四章地位,或人在他人评价中的位置

他人的看法

我们对他人而言是怎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意识,而非我们的。

如果荣誉感是建立在人性的这种特质之上,那么它就会成为道德的替代品,对很多人的福利都大有裨益

但是对幸福,尤其是幸福所必需的内心安宁与独立而言,荣誉感带来的影响与其说是裨益,毋宁说是搅扰和损害

想要挫败或安慰一颗渴求赞美的心是多么容易啊:如此轻飘,如此微不足道,就能让觊觎赞美的心受伤或复原

如果我们能将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和自我评价跟他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作恰当的比较,那对我们的幸福会有相当大的助益

如果有机会看到那些最伟大的人物是如何被一群笨蛋所轻视的,我们就应该明白,过于看重他人所说的话,那就太抬举他们了。

我们整个天性的根基,乃至我们的幸福,在于我们的体格

就幸福而言,最基本的要素是健康,重要性仅次于健康的则是我们保持独立自主、无忧无虑生活的能力

我们个人生活的实际状况——健康、性格、才能、收入、妻子、儿女、朋友、家宅,对我们幸福的重要性要百倍于其他人对我们的好感

人们不遗余力,历尽千难万险,即便付出生命也要得到的几乎所有东西,最终竟不如提升其他人对自己的敬意;

过于重视人们的看法,这是一种普遍的谬误;这谬误或许植根于人类的本性,或许是文明、社会安排的一般结果;但无论其根源何在,它对我们的行为都施加了极端过度的影响,对我们的幸福极为有害。

他们颠倒了自然秩序——把别人的看法当成真实的存在,而把自己的意识当成了虚幻的东西

虚荣是个恰到好处的术语,可以指代那些并不稳固或没有内在价值的东西。虚荣的人就像守财奴,在对手段的渴望中遗忘了目的本身

我们首先考虑的事情几乎都是人们会怎么说;生活中近半数的麻烦和苦恼大概都可以追溯到我们在这方面的焦虑。而在这方面的焦虑正是自尊心的真正根源所在,因为自尊心有一种非常病态的敏感,所以它常常会感到受辱。

当感官享受的能力逐渐衰退之时,虚荣和骄傲就会贪婪地侵占它们原来的领地

名誉本身并不提供直接的价值,它只有间接的价值

如果你轻抚一只猫,猫就会发出呼噜声;如果你称赞一个人,他的脸上无疑会展现出一种甜蜜而愉快的表情。

相关文章

  • 《人生的智慧》书摘十三

    《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叔本华 第三章财...

  • 《人生的智慧》书摘

    1.使人幸福的东西有三样:人的自身,身外之物,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对幸福起最关键作用的是人自身的个性和精神禀赋...

  • 书摘———《人生的智慧》

    1.因此,同样外在的事物或者关系,以及同样的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仅仅是...

  • 人生的智慧|书摘

    达朗贝尔对文学名声的殿堂做了一个极其精妙的描述:“文学的殿堂里栖居着一群伟大的死人,他们生前在这里并没有一席之地;...

  • 《人生的智慧》书摘

    《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 叔本华 引言部分:“在我们离开之时,这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

  • 《人生的智慧》书摘

    作者:兵兵 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在开篇就表示,痛苦贯穿人生始终,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乏,不过是欲望和无聊较为迅速的交...

  • 书摘 | 《人生的智慧》

    作者:叔本华 阅读时间: 1.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

  • 人生的智慧 书摘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过上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

  • 书摘↪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原文摘录』 一、决定人命运的根本差异分为三类,即: 1.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广泛的人的个性所具有的东西。包括人...

  • 书摘:《人生的智慧》9

    《人生的智慧》 作家 【德】叔本华 第二章 品性,或人是什么 六:两幅画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智慧》书摘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yl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