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档叫做《一本好书》的场景式读书节目让人眼前一亮。
节目开创了以舞台剧演绎经典书籍的全新形式,在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中,赵立新、王劲松、潘虹等实力派明星,在现场化身为书中的主角,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地演绎着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有激情、有悬念,有犀利的观点,也有温暖的柔情,这些老戏骨澎湃的表演张力,让一众热爱读书的观众纷纷惊叹:“原来一本好书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演’出来!”
这档节目的主创,是曾经制作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爆款文化综艺的关正文团队。关正文发现,大多数文化节目跟大众距离远、模式单一,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如何让那些经典的好书被更多的人知晓?怎么才能做出一档引领全民读书热潮的节目?做了二十年文学编辑的关正文陷入了苦苦思索。
经过多方收集资料,关正文最后把“用综合手段推荐图书”定为这档节目的内核,不刻意追求话剧那种独立的形式和价值,为了方便观看,采用影视剧的拍摄和调度方式。但这样一个既非话剧又非影视剧、有分镜又有观众的形式,却让一众老戏骨犯了难:我们到底是按话剧还是影视剧的方法来演呢?面对这个疑问,关正文倒是回答得干脆:“在这两者之间就刚好。”“两者之间?怎么拿捏这个分寸?”大家开始还是一脸蒙圈,因为谁也没有相关经验,大家就用笨办法,一遍一遍地去尝试。大多数演员多年来一直习惯了在镜头前表演,动作小、细腻、声音也非常自然生活化,在节目中,这些镜头下的优点,却变成了他们需要改变的地方,在舞台上表演,为了让远处的观众也能清楚地看见,要求演员的动作就比较大,声音也要比在镜头前略微夸张。
大家经过一次次地试演,一遍遍地调整找感觉,一个个都疲惫不堪,最终终于达到了关正文想要的那种“最佳效果”。
节目组的经费不多,想在非常有限的预算里,拍出尽可能精致的节目,关正文只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拍摄时间,他要求必须在两天内完成一期节目的拍摄。而按照行业惯例,话剧演出至少要排练20天,一集电视剧如果分成两组拍摄,也要4天才能拍完。《一本好书》节目组不但要在两天内拍下来,还要演给观众看,真正的压力山大!怎么办?
关正文和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沟通后达成一致:连续拍摄,就是不睡觉也要完成任务!于是整个拍摄期,大家都是从早上六点,拍到第二天早上4点,短短地休息两小时后,6点又接着继续拍。
在节目中扮演《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老年阿里萨的演员,是50多岁的老戏骨王洛勇,连续熬了两天夜后,他一双眼睛里全是红血丝,关正文又心疼又担心地问:“您平时心脏没事儿吧?”王洛勇却爽朗地笑着说:“没事,好着呢!”连续的熬夜,节目组很多工作人员都困得不行了,拍摄间隙时,倒在现场就睡倒一大片,有的演员甚至在台上就睡着了。每次录制结束时,大家都会忍不住感叹:天啊,两天拍完一期节目,这简直是奇迹啊!
节目一播出来,效果竟超出了预期。第一集是著名作家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变士》,讲诉了一个拥有着幸福家庭和丰厚工资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放弃现有的一切,历尽艰辛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画画的故事。书中传递的那种思想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人总得为自己活一次吧?即使最后失败了,回归平静的生活,至少没有留下任何不甘和遗憾。”
关正文本人不就和故事中的斯特里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么?在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各路综艺节目抄袭成风,随便将国外一个火爆的节目照搬过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满地都是六便士,谁还会抬头仰望月亮?关正文却一直坚守着初心,坚持原创,创作出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爆款,《一本好书》开播3期以来,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3,视频播放量也已经超越两千万大关。节目的热播,也同时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看来关正文真正的目的达到了。他坚守着仰望月亮的初心,最终也收获了六便士的底气。
作者简介:陌菲,自称“酷爱码字的中年少女”,2016年9月开始提笔写作,目前已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生命时报》、《意林》、《故事会》、《读者》、《格言.校园版》、《特别关注》、《知识窗》、《家庭百事通》等知名期刊和报纸上。
欢迎各位小伙伴点赞留言,喜欢我写的故事,别忘了点击关注“菲常故事”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