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其实我不想成为“佛系青年”

其实我不想成为“佛系青年”

作者: RocToken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12:27 被阅读42次

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九零后,如今成为了“佛系青年”。没有了琼瑶的言情,没有了红白机的对抗,没有了魔兽的争霸。那些我们热血沸腾的青春,如今只剩下油腻,秃头,丧文化等这些自我调侃了。

图 - 网络

可我们九零后从不惧怕“被标签”,经历过了脑残,非主流,自私这些标签后,当下自称为佛系青年的九零后,其实都不像真的“佛门中人”。“佛系”该词最早来源于日本,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当佛门法师们积极入世之时,我们却希望淡出凡尘俗世的生活。如同钱钟书先生《围城》书中所写“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那些想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人,可能是觉得生活时间被压榨,处理人际关系又太麻烦。经历过时代大变迁后的我们,没有七八十年代人的守旧拘谨,对于九零后来说,更多是标新立异,表达自我。而我们慢慢长大,逐步踏入社会之后,“自我”成为了一种反叛,与之前的氛围产生了对立感。对于佛系成员的我们来说,根本不希望为“芝麻蒜皮”的事花上太多时间,于是采取佛系态度来处理它们,反而在不争,不闹,随缘的心态下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生活得更加舒适从容。

图 - 网络

然而,现在没有几个年轻人是真正懂得佛教文化的,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谁会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冤大头,大多数人心里默念的恐怕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我主义,其次一些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享乐主义。真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那些人,却被淡忘掉,甚至被同化掉了。更别说网络所传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态度,根本与佛教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释迦牟尼当初创建佛教,是为了解救苍生危难,度世间苦厄,给人类创造一个和平,幸福和充满智慧的世界。古时,法显,玄奘大师远游取经,归来后翻译经文,传诸后世;现世,弘一、太虚等大师入世奔走,弘扬佛法,为文化之延续,为百姓之安定做出贡献。而“佛系青年”还沉浸在标签的自我认同感中。

图 - 网络

我们经历着中国社会以往无法想象的快速变化期,物质的改变,文化的断层,让许多人来不及适应,自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事实上,表面相安无事的物质生活,其实内心是空虚寂寞的。陷于生活压力,又无法看清未来,只有所谓的“佛系生活”,才能让自己过得没那么“窘迫”。虽然有逃避现实的嫌疑,可回过头还是得面对生活。在“佛系”火热的背后,可能更多的是无奈。我们不能把“佛系”等同于“逃避现实”。

在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现在的男性是否普遍不再对女性展开追求了?为什么?”。许多答案里的含义是,“我期待爱情,但我不想被爱情捆绑”,“男方把最好的都留给女方,换回的却是无尽地索取和不满足”。这些话,是有些极端。但我们只分析现象,正是因为获得与付出之间的不平衡,让人们更加疲惫。更多人不愿意主动去改变,那样只会让自己更累。近几年,像各类真人秀节目的火爆,正是瞄准了大多数人的心理,知道自己的生活难以改变,只能从他人的生活中获取满足感。

图 - 网络

另外,零零后,一零后的出现,也加剧了九零后的焦虑感。还有很多话题讨论,猫奴,狗奴和单身,这时你可以看看身边养猫,养狗的人,是不是大多数都是单身。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联系,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能做的不是成为“佛系青年”,而是慧能法师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我是尼亚,那个只变状态,不变初心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其实我不想成为“佛系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fl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