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05:48 被阅读42次

商殃之死在《资治通鉴》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其中名士赵良和商殃的一段对话堪称经典,也代表了两位司马先生对商殃一生的总结。

商殃问赵良“我和五羖大夫百里溪相比,谁更贤明呢?”赵良回答说“百里溪原来是楚国喂牛的奴隶,秦穆公听说他有治国之才后,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秦国,而你是通过贿赂孝公手下的太监景监才得以受宠的,单从这一点你已经矮了一头。”

赵良接着说:“百里溪出门的时候,从来都是轻车简从,甚至一个人赶一辆破车就出差了,从不担心有人会加害于他,他死后全国的百姓都在为他流泪,甚至连小孩都不唱歌谣了,而你出门的时候从来都是前呼后拥,没有大队重装的武士和保镖就不敢出门,生怕有人加害于你,从这一点来看,你还是不如五羖大夫。

接下来赵良给了商殃一些忠告:“你在推行新法之初杀戮太重,从普通百姓到王公贵族,只要是对新法有异议者一概处以极刑,甚至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割掉,新法实行后你又将三百多名在市井中议论新法的人以“妄议罪”的名义全部处死于渭水岸边,以至于渭河之水都成了红色。”

另外,在你率军攻打魏国的时候,欺骗老朋友公子卯,最终导致魏军大败,甚至不得不迁都大梁,你在诸侯中己经落下不仁不仁的名声。

赵良继续说“现在秦国上下没有人不恨你,那个被你割掉鼻子的太子之师,已经八年闭门不出,他在等待机会,你不但不早做防备,反而继续积怨蓄祸,毫无节制地享受封地的富足,如果秦国政局有变,你将无处藏身啊!”商殃听后一笑了之。

果然,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马上就以“欲反”的罪名揭发商殃,于是商殃逃往魏国,结果魏国因其诱骗公子卯而拒绝让他入镜,在返回的路上,秦国的百姓竟没有人愿意收留他,无奈之下,他又率人攻打郑国,妄图打下一片栖身之所,结果秦军尾随而至,混战中商殃死于非命,尸体被运回秦国后,仍然被判“车裂”。

商殃是专制制度的缔造者,也是忠实的践行者,甚至可以称其为集权制度的“教父”,他成就了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朱姓皇帝,八旗子弟,直至本朝太祖,也造成了两千多年来数以亿计的无辜百姓死于非命。

相关文章

  • 看《吕思勉读史札记》

    《吕思勉读史札记》是作者史学论著的一个大集,这一本《吕思勉读史札记》是后人根据吕思勉先生的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

  • 读史札记

    《资治通鉴》中详细记载了商殃入秦后的一系列故事,本文只以商殃“立木为信”为引,重点解读司马光对这件事的点评。 商殃...

  • 读史札记

    商殃之死在《资治通鉴》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其中名士赵良和商殃的一段对话堪称经典,也代表了两位司马先生对商殃一生的...

  • 读史札记

    《资治通鉴》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讲得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和卫侯的一次对话。 子思对卫侯说:“苟变这个人是个人才,可以...

  • 读史札记

    余幼嗜读书,凡力之所及,必求而读之,惜乎家贫,未尝一快。又乏名师指点,甜咸杂进,漫无头绪。及长,嗜书如旧,生...

  • 读史札记

    经由此专题研讨,亦应点出一个向为人隐讳的史实。整体而言,战前十年中国的经济、财政与金融等进程,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

  • 读史札记

    顾颉刚先生认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抛开这费心力的学术之辨,在清寒的光影里,随意翻翻《史记》,权当按图索骥图一...

  • 读史札记(原创)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在东汉中期,从朝庭到百姓,奢靡之风日甚,这令当时执政的马太后甚为忧虑,于是一个叫马...

  • 《读史札记》目录

    《读史札记》是我个人读历史的梳理和思考,梳理的过程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对一定的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文章里面有个人...

  • 读史札记(一)

    关于齐女庄姜,诗经硕人里有一句,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可见卫人对这位夫人的喜爱,期盼诸大夫早早退朝,勿要让主君劳于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tx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