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康市端岩村,依偎于舟山溪畔、双舟线旁,毗邻杨溪源生态湿地。杨溪源生态湿地是永康市城区饮用水源地——杨溪水库上游源头,生态十分重要。
五座小木屋和三色垃圾袋

2015年,村班子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垃圾分类运行办法、监管体系……经过近半年的筹备,2016年,一场“垃圾革命”在这个小山村拉开帷幕。
总体上来说,村民文化程度还是不高,那么,如何引导他们积极做好垃圾分类?
——重源头。
统一发放三种颜色的垃圾袋,蓝色的装客厅的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装卫生间的焚烧垃圾,绿色的装厨余垃圾,并在垃圾袋上印上编号。这样做的目的,便于追根溯源。村里安排专人每天对每一袋垃圾进行检查,用“优、良、差”三个等级进行评级,按照编号,对优秀户进行奖励,对较差户再次进行指导。
与三色垃圾袋对应,垃圾桶也有三种颜色。村民一目了然,扔垃圾不会成为一种负担。

为进一步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在不同地点还设置了五座小木屋垃圾房。每座小木屋有三个投放口,村民只需要按颜色投放即可。
——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
在原有垃圾房改建的垃圾分拣站里,垃圾分拣员将大类下面再细分为15类,严格按照废品属性归类、摆放,并在垃圾收集过程中严格遵守干湿分类运输规则,严防前期分类后期混合。站内放置15个垃圾箱,分拣员分拣检查后,在相应的登记簿上,分别做好垃圾袋发放、废旧电池回收、农户垃圾分类等级记录,结果及时总结反馈。

——四本垃圾兑换账
在离村口不远,有一家副食店,店老板叫应菊群这里除了供应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用品外,还成了全村的有害垃圾兑换点,村民可通过“有奖回收”的方式将有害垃圾兑换成生活用品。
自2017年1月应菊群开始承担有害垃圾兑换工作,她的副食店就一直很受欢迎,“毕竟拿没用的东西换有用的东西,谁都会喜欢的”,“只是刚开始不了解,兑换的人少,后来慢慢就多了”,应菊群说。

在副食店入口处,有一个专门放置兑换用品的架子,上面摆着电池、电灯泡、插排、环保袋。
在柜台上,几本翻得已经卷边儿的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有害垃圾回收兑换账:废旧电池可以以旧换新,一个月最多兑换六节,也可以兑换环保袋。三个废旧灯泡可以兑换一个节能灯,或者把三个月的废旧电池或废旧灯泡积累起来,三个月后兑换一把雨伞或一个插排。自2017年开始,每年登记一本,到今年已经是第四本。

——“美丽”再升级。今年4月,端岩村投资900万元打造的以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会务学习、民宿餐饮等活动为主的垃圾分类研学基地正式成立。

上门来客可以从中学习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了解端岩村垃圾分类模式、体验垃圾分类趣味互动游戏、展示垃圾分类作品。

短短3个月时间,就已经接待3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游客1.8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50余万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