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梦里醒来,在窗帘的细缝中看到第一缕阳光,心里想,外面便是家乡。
我已经好久没有离开过家乡。我的家乡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它并不知名,却能在全国贫困县里争个一二。
北方的人喜欢山,我可不喜欢,因为每天不管远近都能看到山。小小的县城坐落于群山中间,从高处眺望就像在山沟里开采出来的一条小溪一样,弯曲又绵长。常常不禁会想,究竟何时才能走出这片大山呢?
我也有很多在市里长大的朋友,如果不是认识我,可能至今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读大学时,免不了被问起是从哪里来的,由于自卑心作祟,我总是一句话就带过,然后脸上给个尴尬的笑容。其实,也没有几个人会真的记住你从哪里来。不过我还是更愿意和外省的同学打交道,至少可以不用讲方言。我一直不喜欢我们市最正宗的方言,听着个性太强不适合我,所以大学四年我基本上只用普通话,我也成了系里本地学生中,普通话讲得最好的一个。
毕业后,先后在市里干了几个工作,同事都是本地人,我还是讲着自己想说的话。后来,母亲一声令下,我回到了家乡,就很少有机会讲普通话,家乡的方言也一点也没有变味儿,我身上也没留下市里人的气息。
每年寒暑假都只能坐大巴回家,沿路有一半儿的县城都是老路,全程下来得坐9个小时,到后来年年递减,直到毕业以后高速才直通家乡。我始终记得第一次去市里的情景,我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数着路过的每一个县城,9个小时一点也不困。一路倒退的山啊、水啊、农房啊,都随着终点的靠近,变得越来越少。
已近傍晚的时刻,终于看到林立的高楼建筑,我便以为是市里了。没想到,又过了大半个小时,还有另外一片天地在那里。已经到了晚上,山一下子全消失了,我看到了通往机场的标识,兴奋极了,以前只存在于蓝天之上的小小模型,现在终于能看到了。但空旷的场地见不到一架飞机,只能看到外围一排细密的灯,我有些怀疑那里究竟是不是机场,但我又不敢问其他乘客。
大巴也开始慢慢减速,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无比壮观的高速收费站,灯光打得特别耀眼,从左到右容得下几十辆车齐头并进。因为高峰期,足足过了半个小时才进到站,我也有足够的时间观赏眼前的壮丽景象。
最后我如愿看到了城市里的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原来我所在的城市很大很美,只不过这么多年被小县城限制了想象。
近几年去市里也方便,进城不再是一件新鲜事。我都是一上车就堵住耳朵闭上眼睛,希望五个多小时的车程,能不动声色地结束。每次启程回家也不觉得留恋,当看到家乡的地名标示牌时,才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家乡的高速是活生生从山里打通的,就像横穿大山的高架桥,高耸入云,连通了稳定和挑战。每每工作不顺心时,我都喜欢抬头看向那里,想象着顺着那条高速公路去向我希冀的远方。
家乡这些年的变化日新月异,每次经过那条高速,都会从大巴向远处眺望。就像有人在不停地往小溪投放宝石一样,眼前的家乡一次比一次璀璨,巍峨的群山从早到晚也有不一样的美。车里的老乡都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总听到有人说“看,这就是我老家”。这一刻,家乡于我们最是亲切。
老家看着很穷,在城里买房的人还挺多,可人人都说家里的房子还是要留着,等老了就回来。是啊,家乡有好山好水还有碧树蓝天,尽管每家每户都开起了小车,这里的空气还保留着过去的味道。镇里总共就三条街道,两个小时便可走完,随处都能碰见熟人,这样天然的老年生活还需要花钱买吗?
一次公司团建,我才深入了解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原来它是一种神秘古老文明的起源地,只是早已被大家忽略和遗忘。从那时起,家乡不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地方。
但这里终归不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地方,年轻人羽翼丰满后总是要飞出去的,总不能落后于家乡的变化吧。有一点不会改变,家乡有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语言,它是最温柔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