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体悟:法可仿而意难求

作者: 十七归来 | 来源:发表于2021-03-21 05:37 被阅读0次

余幼年好诗,然甚少弄墨。自舞勺始,常附庸风雅,偶有拈花吟月之举。遇他人打油之作,亦曾嗤之,称其不通韵律。昔年,余未及弱冠便携笔从戎,投身行武,卸甲已近不惑。偶见简村,观此地景致甚佳而人尤胜之。心喜,遂结庐而居。每日会友,饮酒赏花,不亦乐乎。

一日,晤纳兰于简村。见其执剑抚琴,拈字成词。遂心生豪情,言沙场之事与之。纳兰见余喜诗词,遂以古律试余。是时,余方知韵律之法谨也。余自忖,昔时所赋恐皆出律也,所笑人之失,己或已先犯之也。余欲学其法,纳兰不以余愚钝,欣允。余遂师之,学词于九洲。

诗词之学,立数千年而未衰,不独以其美,是以其根于民生也。无十数年之功,难有所成。九洲可称大能者众,举目而望,皆足以为余师。余本后学,本不宜妄论。然念后学若余者亦众矣,余之误或可为之鉴也。且余之悟虽浅,付之于墨亦可自省。余姑妄言之,有缘者姑妄听之。

余学诗,起于诵前人之作。每遇佳篇,常陷于其境而不自拔,自欲仿之。余以为,今人之做古诗,皆仿也,盖因韵律古已定之,难出其右也。凡出律者,不成体者十之八九。所余一二,非律而有实意者,或可为古也。以韵律为规矩,多习方能手熟。初学者之韵,但无落、撞、挤、连者,则初似古诗矣。自此,或有骄者误以为得之矣。有甚者,以诗人居。

然诗词不独以规矩为美,之所以动人者,藏情意于规矩也。规矩为法,情意为魂也。得法者易,得意者难!情乃情动,情动方能成诗,虚情而求佳作者,不可得也。意为意象,意境也。意象,非局部之具象,乃物之全存之于心也。同一物,观之者异,所成之象自异。假意而求佳作者,亦不可得也。情意合,则诗魂具。诗魂具者,方能引人入境也。

余窃以为,为求韵律而仿者,得其貌而无魂者多矣。情先动而后求诗者,再之以规矩佐之,诗成矣。诗人自古多情,盖因多情方可得佳作也。诗人无诗,多非才尽,实乃情竭矣。

自古多情者多伤,诗愈美则诗人多愈苦也。余非多情之人,自知无诗人之资。余学诗,实乃好之。不以诗人为期,只求怡情也。若遇情动之时,能以诗词表之而不出律,足以。

相关文章

  • 学诗体悟:法可仿而意难求

    余幼年好诗,然甚少弄墨。自舞勺始,常附庸风雅,偶有拈花吟月之举。遇他人打油之作,亦曾嗤之,称其不通韵律。昔年,余未...

  • 荔枝香•古代诗将学劝(词林正韵)

    古代诗将学劝,词韵简。背诵基础良篇,可创新情面。意悠境美求兮,艺术之惊羡。痴忆、想象诗间好词段。 无穷意,共鸣在、...

  • 诗人与修行

    修行。修心修德。修道。求自由。 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 诗者,敏感,易动情,易困于情。 诗人修行,难。 道德经。意...

  • 姻缘论

    :道者,尊天地,法自然。以因而求缘,以缘而通达,是所谓有缘者必事因也。 佛说因果,仿前世而求来生,是以今生之因而求...

  • 七律·炼句存意

    七律·炼句存意 @笑独行[诗] 才疏气短志难酬, 落拓流离五十秋。 总角无猜生可遇, 同袍至契死难求。 小人千变谋...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8

    诗法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

  • 人生

    书籍半箱终难弃 文诗无意却唯求 平生不解春分意 一事无成心上秋

  • 《西游记女儿国》: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诗句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面对佛法,面对爱情,择其一而两难,求双全却不得。全诗三...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二百零九

    卷三 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 六十三、学古乐府而绝妙 【原文】本朝诗家,序事学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而绝妙者,如陈元...

  • 谈谈(三十八)|底子拾遗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孟子·离娄上》) 《诗》云:“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诗体悟:法可仿而意难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i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