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次长途火车,从异地归故乡。无法忘记的是那个傍晚背着书包踏进卧铺车厢的沉闷,我躺在中间狭窄的床铺上,忽然听得一位中年男子略带沧桑的声音,《女儿情》的旋律从这位不曾谋面的陌生男子口中传遍整个车厢。我从暮色降临守望到黎明破晓,穿越过几千里的路程,眼泪簌簌而下。
我并不是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可印象里最深的还是那些雨中的小站,白色的候车厅,小小的车窗和两条长长的轨道,既陌生,由熟悉。一个人走,落寞和悲伤就成了人生的另一种精彩。2013年在某地独自呆了一个星期,在酒店里写了半个星期的字。换个城市,换个地点来反而更接近了隐藏至深的自我。
同学惊讶我为什么每次都能有这么多在键盘上码着我杂七杂八,小说日记,胡说八道,伤时感怀的时间。我笑笑,只是他们从来不知道我多少个失眠的日夜都用来努力寻求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平衡。上苍是公平的,它既给了我写字的能力,也给了我失眠的资本。
总是很同情也很悲悯所到之处所见之人,这些人往往都是那些平凡的小角色。清晨等车时遇见的刚刚下班的建筑工人,拖着满身的疲惫路过我的站台;遇见已是满身大汗的环卫工,穿着橘黄色显眼的背心和初升的太阳站成了一线````于是,我利用清晨的时间写点我清醒的文字。习惯使然。于是我总是能看到每一天太阳的升起,能看到我家高架旁耸立的树木影像渐明,能看到每天清晨由暗变亮,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乃至最后唤醒整个苏州城的远方彩霞···这些,都无意地成了我的小确幸。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克制力、集中力、忍耐力全在走下坡,年轻的我们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我们渴望远方,却不知道那种”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滋味,哪一段旅程不带动感情呢?总是在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时候,随处都是路了。人生也许处处跟你作对,慢慢的就活成了一个人,越是害怕孤独却偏偏选择了一条孤独的路,这种苦总会在精神疲劳的某一瞬间一点点渗透到骨子和血液里,于是努力将周身的血液循环着来吞噬这种苦涩,以苦为乐。谁也不比,谁也不攀附,谁也不羡慕,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既然有些是宿命,那就活成命运吧。这世上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走不通的路。
某天突然想要吃一口高中时期母校门口小摊上的鸡蛋饼,还能特地兴冲冲前去购买,在时空的永恒之中,撒一把小葱的香味,满满都是记忆里的味道和记忆里的自己,还剩下满满的幸福。
路虽远,行则将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