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汉服,还是在刚进大学时的社团纳新,那天“百团大战”,在其中脱颖而出的是一群身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轻纱曼舞,摇曳生辉,我心一动,立马就对这个社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最终成为文渊汉服社的一员。
可是初入汉服社的我,并没有任何汉服或者是发饰,然而中秋祭月活动很快就开始了……
社团很快就为我们搜集到汉服,并与校外社区取得联系,共同举办了中秋祭月活动,这天活动很成功,我也第一次穿上汉服,第一次被人称作仙女,这种感觉确实很好,但我知道穿着好看并不是汉服真正的意义……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社员培训。这次培训让我们大致了解到汉服的基本形制,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衣裳,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象法天地,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
汉服自西周的衣裳、皮弁服、褘衣、鞠衣、袒衣、袴褶、襌衣、褠衣、裲裆。
大唐制,天子衣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凡十二等。
汉服也是汉族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笄礼是汉女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之。婚礼是嘉礼之一。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汉服文化博大精深,寥寥数语无法完全诉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