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死的时候,社会像要把我活埋了!晴天大日头的,我觉得身子慢慢往土里陷。"--《月牙儿 阳光 我这一辈子》
前些天读了本老舍的中短篇小说集《月牙儿 阳光 我这一辈子》。如同书名一样,小说总共讲了三个故事:《月牙儿》、《阳光》和《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原载于1935年的《国闻周报》,《阳光》原载于1935年的《文学》,《我这一辈子》原载于1937年的《文学》。
这三篇小说有一定的共性,都是采用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描写的,采用顺序时间框架,从主人公出生一直写到主人公的生命走向衰败。小说里的人物都没有姓名,也没有具体的时间,主人公"我"就是时间的标尺,一切从我出发,从我的视角去看我周围发生的事,以小见大,写出大时代对小人物命运的影响,从小人物身上折射时代的模样。
《月牙儿》中的我想尽办法最后还是为了一张嘴走上了像母亲一样的暗娼道路,然后由着生命之光一点点从身体里流尽。
《阳光》里的我,生长在上流阶层,是个体面的小姐,为了我的小姐的体面,我一面追求被爱,一面听从家里安排嫁了个同样体面的上流人,我在找贵人追求被爱的体面时阴差阳错(实际上丈夫是知道的)帮丈夫升了官。面子下的平衡被丈夫取姨太太打破,我找了以前的同学,他没有我们体面,丈夫发现后讲我软禁起来。没想到最后我的一纸离婚书奖丈夫和我都逼上了绝路,没了美满家庭的面子,我们的里子也迅速崩塌了。
《我这一辈子》里,我是个识字的裱糊匠,妻子丢下一儿一女离我而去后,我转了业,做了十几年的巡警,从六个大洋的巡警一路做到了九个大洋的巡官,儿子长大后也做了巡警,女儿也嫁了巡警,一家人都是巡警,而且我也有孙子了,为了有个爷爷样,我留了胡子,结果这胡子却害我丢了差事,我出外工作,儿子也为了挣钱去了外地,结果生了病省钱不吃药,最后年纪轻轻就没了命。我运棺回家,用光了积蓄。我带着儿媳妇和孙子,过着时常断粮的日子,我拿出了全套本事,也使尽了力气,我还是只能等着饿死,死后儿媳妇和孙子也得跟着饿死。
网友评论